返鄉過年|我的小城也成了文旅新頂流
上一期,我們聊到了在競爭日益嚴峻的現代,“年”不僅是一家人享受生活的時光,更是彼此之間互訴衷腸,分享生活中的困惑、喜悅與成長的契機。
今天的返鄉過年,來自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1級新聞學專業的何逸銘同學,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腳步,去看看文旅行業的“新頂流”。

從2023到2024,各地文旅局似乎都忙得不可開交。淄博燒烤火了,貴州村超火了,西安大唐不夜城火了,有海有雪的威海火了,到了年末,打造冰雪大世界的哈爾濱又火了。時針在動,頂流在換,往年我那存在感微弱的家鄉九江,這回也有了專屬的網紅打卡地。
坐了二十幾個小時返鄉火車的我,一出站便看到路邊掛滿了“九江之夜”文旅街區的宣傳橫幅——前沿的國潮元素主題、厚重的潯陽文化底蘊、新穎的電影化布景……盡管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身,得盡山水之寵,但因其歷史的悠久也難免存在形式落后、轉型困難、知名度低等問題。因此,上百種不同的宣傳圖讓我詫異之余,也萌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馬不停蹄地坐上通往文旅街區的公交專線,車載廣播卻不再僅僅是按部就班的地點報送,而是增添了一段令人陶醉的介紹詞——“九江之夜”以小景觀展示大場景,以國潮文化為故事線,以挖掘地方文化及歷史人物為抓手,將廬山之秀麗、長江之奔騰、鄱湖之浩瀚、城區之繁華匯集一身,置身其間就仿佛進入了一座國風元宇宙,九江文化記號、名人風采、民間傳說盡數呈現,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山水國潮的人間樂土、立體錯落的煙火桃源”。
“以前可真沒這待遇。”我望著一旁手舞足蹈的小孩子們,心里吐槽道。

“九江之夜”文旅街區入口處,人來人往
(圖片來源網絡)
還沒進街區,我就看見本地媒體在采訪絡繹不絕的游客。“我們一家四口開了一個多小時車,專程趕過來玩。這邊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特別是打鐵花表演和《琵琶行》情景表演,非常震撼。街區的設計也非常棒,讓我們一走進來就能感受到九江特色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一名接受采訪的市民開心地說道。

▲“九江之夜”文旅街內的打鐵花表演
歡聲笑語間,藏不住背后的精心打磨。
據悉,今年首次開辦的“九江之夜”文旅街區設計靈感源自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視覺主色調為青綠色調,街區內的燈籠、門樓、燈桿等主要景觀和構筑物都融合了詩意絢爛的青綠中國風,踏入街區就仿佛進入了一座國風元宇宙,好似置身于青綠山水畫卷之中。街區依托九江特色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打造了“旱噴廣場、篝火廣場、電音廣場、招親廣場”四大主題廣場,演繹夢幻般的光影之美,感受少數民族特色風情,唱響流傳千余年的九江山歌,還原正統的中式婚嫁禮儀。
通過引入一系列文化旅游項目,包括主題餐飲、特色小吃、文藝表演、互動體驗等形式,這里也已成為年輕人的打卡新地標。街區共設有115個商鋪,8個演藝,7個打卡裝置,4個主題廣場,7個娛樂裝置,33個網紅打卡,引入了VR高爾夫、華夏方舟,穿越鄱陽湖、灌籃飛人、狙擊精英、真人娃娃機、360°旋轉自行車、跳舞機等參與感、體驗感、趣味感十足的娛樂設施;甑糕、熏肉大餅、桂花酥糖、鄱湖胖頭魚、九江米粉等多樣化的美食小吃,讓消費者獲得更立體的體驗。

▲“九江之夜”文旅街區全景一覽
(圖片來源網絡)
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夜經濟作為增強城市活力、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正逐漸成為城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九江,這座歷史悠久的江城,在這一背景下迎來了全新打造的“九江之夜”文旅街區,夜間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讓我自幼成長的小城為更多人所知,散發了它獨特的魅力。面對眾多經濟體量超千億、萬億的大城市群雄逐鹿的市場現狀,小城如何發揮自己的文旅資源專長,另辟蹊徑、自我引流,也是一個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乘上返鄉的列車時,我從未想過這一座小城也能借著文旅的東風散發自己的光芒,也從未想過“九江之夜”能夠吸引到四面八方的游客,為2024年增添熱鬧的氛圍。新年伊始,這座平日里可能沒那么引人注目的小城,也努力地跟上了沉浸式文旅發展的步伐,成了文旅新頂流,歸來的我們亦感受到了家鄉的新變化。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的家鄉有望成為鄧麗君《小城故事》中所唱的那樣:
小城故事多,
充滿喜與樂。
若是你到小城來,
收獲特別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