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湖學校青年教師赴吉安參加省級研討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程雪枝)4月29日—30日,九江市鶴湖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前往吉安市思源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文成分校,參加省小學數學新課程關鍵問題解決專題系列研討活動。
此次研討活動邀請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編寫團隊,全省各地小學數學專家及900余名一線教師共同參加,為全省小學數學新課程關鍵問題教研提供了先進理念及可借鑒、可復制的實操案例。
相關負責人作題為《落實核心素養服務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報告,從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核心素養、落實核心素養,以及作為小學數學人如何肩負起培養新時代少年的重任三個方面著重解讀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變化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相關負責人以一年級教材為例,對新世紀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內容、結構作了詳細說明。
相關老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調研成果,生動地描繪了數學名師對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和思維三個維度的影響,并通過名師的職業軌跡為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出了方向。
相關老師設計了兩個關鍵任務:一、畫一個邊長分別為4厘米、5厘米、6厘米的三角形;二、借助尺規,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三角形(邊長需取整厘米)。她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經歷“嘗試-反思-合作-比較”的過程,在觀察、想象、分析、比較等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和推理意識,在尺規作圖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尺規作圖的價值。
相關老師激發學生不斷挑戰自我,通過“知道了什么”“能解決嗎?”“有什么收獲”三個板塊引導學生經歷用七巧板拼正方形的全過程,使孩子們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感知圖形的組合與分割,體會圖形的特征。
相關老師通過“找分數”“找替身”“比大小“做計算”四個角度,引導學生直觀地觀察、探索分數墻的結構,強化對分數的理解,同時滲透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等后續知識,發展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
相關老師請學生估、測彩帶的長度,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理解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并自然地從一位小數的意義衍生出兩位及三位小數的意義,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相關老師巧妙地將《曹沖稱象》這個有趣的故事與數學知識相融合,通過四個關鍵問題,在對“曹沖稱象”基本原理的探索中,感悟“等量的等量相等”和“總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問題合作制訂稱重的實踐方案,并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豐富度量的活動經驗,發展數學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最后,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宋顯慶老師提出了六個關鍵問題,他希望全省數學教師能夠以此次研討活動為契機,共研共進,也期待全省教師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