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進行時】都昌縣:靶向激勵 階段發展 開啟知識產權強縣建設
九江新聞網訊(陶然)都昌縣以思想“破冰”引導“知識產權”自我突破,通過階段式發展,實現“數量”-“質量”-“培育”等全方位提升,開啟知識產權強縣建設之路。截至今年9月,該縣申報有效發明專利95件,同比增長251%,累計有效專利申請量達193件。
一、“三板斧”靶向激勵,提升創造熱情
正向激勵,提升自主創新。今年4月,緊貼都昌實際,出臺了《都昌縣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激勵措施》,含高價值專利培育、優化企事業單位獎勵政策、強化知識產權金融工作等12類激勵措施,共計30個獎勵事項,既填補了全生命周期獎勵文件失效之后的政策空白,又是對市級激勵措施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
簡化流程,優化服務方式。由“坐等上門”變“上門服務”,同時引進多家第三方代理機構,并結合“企業大走訪、行業大對接”行動,進一步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專利申報、轉移轉化工作進度,并對照工作目標實時跟進申報進度。
加大培訓,強化人才建設。先后圍繞企業專利挖掘、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轉化運用、專利導航體系建設等主題授課8場,通過真實案例分析,幫助企業謀劃知識產權布局,防范經營風險,進一步強化企業管理者的知識產權意識,提升投入研發熱情。
二、“點金術”重點培育,加大成果轉化
增大扶持力度,深化重點企業培育。對獲得國家、省、市級“專利示范企業”稱號、“專利優勢企業”稱號的,以及重新認定的國家、省、市級“專利示范企業”“專利優勢企業”,均給予10萬至1萬不等的財政獎勵。大力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2024年引導鼓勵企業注冊馬德里國際商標1起,推動企業參與商標節等活動,提升品牌形象與知名度。
整合多方資源,實行“政銀園”聯合。協同工業園區與第三方簽訂了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項目合同,從知識產權申請維護、業務咨詢、教育培訓、法律支持等方面,為園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及知識產權保護,免除企業的后顧之憂。今年以來,園區內開展培訓21場,提供咨詢60余件、援助6起。
探索混合質押,助力授信企業融資。啟動“授信白名單”制度,政府部門、工業園區、地方銀行等達成合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實行“集群化”服務,為名單內企業量身設計“商標+專利”知識產權混合質押融資模式,分散單一知識產權價值波動風險,滿足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預計2024年該縣的質押融資增長率可達30%以上。
三、“鐵布衫”大保護格局,構建區域協作
簽訂合作協議,搭建“跨省保護”平臺。2023年,縣市場監管局與湖北黃梅縣、新余市分宜縣就全面開展兩縣知識產權保護跨區域協作正式簽訂知識產權跨區域合作協議。同年又與安徽安慶望江、宿松、池州東至縣簽訂知識產權“跨省保護”合作協議,并在協作框架基礎上開展了跨區域聯合執法辦理我縣首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案件,進一步健全了執法、交流互鑒、執法聯動工作機制。
多元調解糾紛,建立“三調聯動”機制。聯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法院、縣文廣新旅局成立首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簽訂“三調聯動”合作協議,建立“三調聯動”知識產權糾紛化解對接機制,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從多頭分散向更高效能轉變。截至2024年9月份,共辦理專利標識不規范案件22件,商標違法案件5件。
加強宣傳普及,打造“大保護”格局。加大黨員干部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以干部帶動群眾,并利用主流媒體、社交媒體平臺,充分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活動,加大對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案例的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知曉率,打造縣域“大保護”格局,更加高效、優質地完成知識產權強縣建設任務。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