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黃金鄉:集鎮按下“美顏鍵” 展現美好新畫卷
九江新聞網訊?近年來,瑞昌市黃金鄉以美麗鄉鎮建設五年行動為抓手,推動集鎮建設新提升、基礎設施新變化、公共服務新成效,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統籌3000余萬元建成美麗集鎮,高標準完成“一主線一環線五節點”打造,落成黃金廣場、商貿中心、七彩游步道等一批新地標,拓寬集鎮全線2.3公里主干道,新建休閑步道1公里延伸縱深,一改過往“扁擔街”新容顏。
高標設計規劃,鋪就集鎮“新顏”。一是探索創新新路徑。在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黃金鄉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部署要求,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著力破解鎮貌不靚、體量不大、產業不旺、品質不優的“老難題”,下好提升基礎、完善功能、彰顯特色的“先手棋”,結合本地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探索出美麗集鎮建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徑,促進基礎設施新提升,迎來項目建設新突破,收獲產業發展新成效,開創文化繁榮新局面,實現了集鎮“大變樣”。二是規劃高標準設計。聘請了行業內領軍設計單位編制黃金鄉美麗集鎮規劃設計,經過多輪實地調研,不斷優化規劃設計,深度挖掘本土文化靈魂,不斷優化提升設計標準和布局安排,明確美麗集鎮建設核心范圍和建設標準,高起點、高標準做好了集鎮規劃設計。三是商榷多方知民需。建設期間,注重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通過干部大走訪、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以及開展“鄉村夜話”等平臺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集中解決了污水管網不健全、電線線路老化、街面路面臟亂差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努力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
提升功能品質,增添集鎮“氣質”。黃金鄉以“八大行動”為抓手,遵循“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四美并舉要求,堅持“點線面”一體推進,實現全面提標、全域提質。一是突破人居環境堵點。以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為契機,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定期組織人員對村組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排查抽查,并運用微信群、宣傳標語等宣傳方式加強宣傳,以美麗集鎮建設為契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引導群眾養成保護環境良好習慣,自覺維護美好環境,推動群眾觀念轉變、環境衛生改善和行為習慣蛻變,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和精神風貌,打造宜居宜人美麗鄉村。二是升級沿線基礎強化。投入改造資金490萬元對集鎮主次干道上空的強弱電全部入地改造,投資100萬元對集鎮范圍內污水管網主管網和支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投資400余萬元對沿街道路兩側的385棟房屋外立面進行噴繪翻新,投入近900萬元拓寬集鎮全線2.3公里主干道,對人行道及入戶道全部重新平整翻修,拓寬輔道至3米寬,“白改黑”12000余平方米。三是拓展全面功能提升。新建法律明白人小廣場、集鎮停車場、農特產品展銷館、環線步行道等功能項目,融合礦業經濟、魚面文化元素,打造集鎮東西兩側地標,提升黃金廣場景觀,完成沿街綠化亮化及房屋立面改造,完成集鎮北側游步道環線建設,讓街面更整潔有序,集鎮更有黃金特色和鄉土記憶。建設完成后的黃金集鎮徹底改變寡淡無味的“扁擔街”形象,形成功能分區優化、沿街層次分明、特色風貌鮮明的新型美麗集鎮格局。
聚力產業發展,綻放集鎮“活力”。牢固樹立“以產興鎮、以產富民”理念,因地制宜發展利用現有礦業資源和特色產業,產業化發展成效明顯。一是立足優勢聯村興。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發展“一村一品”打造了金嶺產業中心,發展魚面加工產業,支持發展藜蒿種植等特色產業,重點打造奶山羊養殖和貨物運輸項目,持續壯大“聯村經濟”,將“聯村經濟”模式向規范化、制度化發展,讓各村抱團發展,推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二是整合力量引鄉賢。黃金鄉吸引鄉賢返鄉投資400余萬元打造黃金鄉商貿中心項目,實現了一樓主營農貿市場,二樓主營餐飲,三樓主營賓館住宿、商務洽談等,新建后的商貿中心分區清晰明了,招牌整齊劃一,環境整潔衛生,市場井然有序,成為贛鄂邊界新地標。黃金鄉把商貿中心項目作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樹牢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持續做好服務保障,努力補齊便民生活圈短板。三是服務企業促經濟。黃金鄉不斷拓寬發展新通道,全力引項目、培稅源、增財力,推進集鎮經濟發展,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工業經濟取得蓬勃發展,2023年全年財政稅收2.38億元,超任務1.16億元,總部經濟488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超10%。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落戶了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恒創礦業、新江洲船舶重工等一批大型企業,活躍總部經濟,為集鎮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后盾。
下一步,黃金鄉將繼續以“美麗鄉鎮建設五年行動”為核心,不斷提升集鎮建設水平、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推動產業發展壯大,為打造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匯全鄉之智、聚全鄉之力,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黃金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