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聯農帶農同發展 興林富民促增收
九江新聞網訊(段光武)今年6月,江西省印發了《江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建設方案》,將德安縣確定為30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德安縣以此次改革為契機,以國有林場為載體,積極探索“國有林+集體林”聯營共建模式,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國有林+集體林”,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新模式
德安縣依托彭山公益林場豐富的國有林管護優勢,將有積極性的農戶、林業大戶納入先行先試,在自愿參與、產權明晰的前提下,簽訂聯營協議。由林場編制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方案,在全縣規劃設計13700畝用于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并將聶橋鎮永豐村700畝聯營造林山場作為試點。通過實施杉木大徑材培育、林下補植珍貴闊葉樹種和林下種植中草藥,培育形成針闊混交復層異齡林,實現“樹種珍貴化、木材大徑化、結構復層化、經營持續化”,達到森林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大幅提升的目標。預計到2035年,杉木胸徑在40cm以上、楠木等珍貴闊葉樹種目標胸徑20cm以上,預計實現林、藥經濟價值850萬元。
“造林人變營林人”,開拓林農增收致富新路徑
德安縣通過“國有林+集體林”模式讓林地由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同時也轉變了林農“重栽輕管”的傳統理念,大家從造林人轉為營林人。為一體化推進林農增收,德安縣將有勞動力的村民投工投勞,就近受聘為專業的森林撫育施工隊。同時,國有林場為林農提供“一站式”服務,不但節約采伐成本還顯著增加木材銷售收入,受到林農歡迎,大家紛紛加入聯營的隊伍,聯營造林面積已從最初的4250畝增至1.85萬畝,涉及6個鄉鎮16個行政村49個村民小組,帶動農戶1371余戶。據初步估算,至今已為林農帶來直接收益(利潤分成)1800萬元,平均每戶1.3萬元;間接收益(勞務輸出造林、撫育、采伐等)3360萬元,每年提供120個勞務崗位,年人均0.8萬元。
下一步,德安縣將繼續以此次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的聯農帶農作用,把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與國家儲備林、碳匯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有效結合,進一步促進國有林與集體林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從政策支持、機制創新、管理精細等方面著力,高效推動林區“綠水青山”變富民增效的“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