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我市加“數”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建好“高速路” 繪好“施工圖” 打好“組合拳” 當好“娘家人”
我市加“數”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九江新聞網訊(劉軍華?九江日報全媒記者?朱曦薇)?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親臨九江作出的“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響“工業互聯網、數智新九江”品牌。2023年在全省產業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評估排名位列第一,今年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解決企業“不敢轉、不會轉、不愿轉”等問題,我市多舉措建好“高速路”、繪好“施工圖”、打好“組合拳”、當好“娘家人”,高質高效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建好數據“高速路”?
讓企業“能轉”有通道
加快信息通信網絡向數字化融合通信基礎設施演進,確保數字新基建水平始終居于領先水平,讓企業“能轉”。
“形成合力”建實數字新基建網絡。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專項行動,強力推進千兆城市建設工作,開通5G基站超15000個,實現主城區和工業園區等垂直應用范圍5G網絡全覆蓋,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率先在全省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和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態勢感知平臺。
“因地制宜”建強大數據服務體系。先后出臺《九江市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實施方案》《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為核心,科學合理布局全市數據中心建設。中國電信中部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九江)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藍光存儲數據中心三大運營商服務中心投入運營。
“順勢借力”建好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9鏈6群”重點企業,著力搭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了石化盈科子公司、江西中寰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搭建石化行業“產業大腦”、紡織“產業大腦”,江西忽米智能科技搭建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江西信通數研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等“數字底座”。星火有機硅與九江電信、華為等聯合組建江西首家“5G+智能化工聯合創新實驗室”,組建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
繪好轉型“施工圖”?
讓企業“會轉”有方案
聚焦制造企業數字化共性需求,完善綜合服務體系,讓企業“會轉”。
“免費診斷”為企業把好脈。“我們想以數字化為主攻方向,推動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江西藍科半導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至于怎么改、從哪里入手,都比較茫然。得知企業需求后,當地工信部門邀請專家團隊主動上門“出診”;2023年,該企業投入3000余萬元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綜合效益提升20%以上。我市招引中國信通院、石化盈科、華為、忽米等平臺機構,通過與縣(市、區)合作建立數字化診所,聯合各方數字化轉型生態力量,做好數字化診斷評估。截至目前,全市1913家企業完成入企診斷,超額完成省級目標任務,994家企業啟動數字化改造。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規上工業企業診斷全覆蓋。
“分類建池”為企業把好向。建設數字產品應用超市,搭建數字產品資源池。采取集中和服務商議價方式,征集上架數字產品,整合加工成“普通版、升級版、尊享版”一體化解決方案。采取“1+1+N”模式(即1個牽頭服務商、1家國家級智庫或市重點服務商、N家行業特性服務商、軟件服務業、智能裝備企業)組建27支數字化轉型服務團隊,開展服務試點工作,積極探索“九江模式”。
“上云用數”為企業把好效。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全市“上云上平臺”工業企業超4萬家,280戶企業“兩化”融合貫標。星火有機硅通過實施“5G+工業互聯網”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形成了5G數字孿生工廠、5G機器人巡檢等十大場景應用,使得有機硅上下游產品綜合運營成本降低20%。江西德鑫紡織有限公司從投料、紡紗到成品打包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整體用工量減少了80%,流程縮短了三分之二,產能提升了15%。
打好引育“組合拳”
讓企業“愿轉”有樣板
加強政策宣傳培訓、開展標桿示范帶動行動等舉措,加深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讓企業“愿轉”。
“點”上注重“標桿”示范。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全力推進重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并逐步打造成行業標桿。統籌推進九江石化、星火有機硅、天賜高新、巨石九江、德福科技等一批企業實施數智化改造“1511”工程,打造行業領先的工廠級數字孿生系統。全市30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標桿示范,164家企業獲省級標桿示范,智能制造標桿企業20個,5G典型應用場景35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7個。
“線”上突出“鏈主”引領。緊扣制造業“9610”工程,始終緊盯頭部、準頭部、細分領域行業龍頭企業,按照鏈主企業“打樣”、政府部門組織產業鏈企業“看樣”、中小企業“學樣”的模式,積極推動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截至目前,全市數十家鏈主企業帶動2128家產業數字化入企評價工作。
“面”上擴大“中小”覆蓋。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一本通”,按照“應改盡改”“愿改盡改”原則,建立“政府補一點、服務商優惠一點、企業出一點”的促進模式,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探索形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路徑、市場機制和典型模式,通過示范帶動、復制推廣,引導和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當好供給“娘家人”
讓企業“敢轉”有保障
綜合運用多種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強化要素支持,讓企業“敢轉”。
強化機制政策支撐。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工作專班,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范疇,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工作機制。印發《九江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推動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水平結構向“紡錘型”轉變,配套出臺《九江市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
強化財政金融支持。設立底數為1億元、上不封頂的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積極申報國家、省數字化轉型試點,入選全國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九江經開區入選首批省級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開發區,永修縣、修水縣入選首批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縣區,分別獲得相應資金獎補。九江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了“數轉貸”“設備租賃”等多樣性數字化轉型金融產品。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確保資金用好用足。
強化數字人才支持。加大招引“高精尖缺”數字人才入潯力度,出臺數字人才需求清單。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合作,由市工業互聯網協會運營,建設數字人才培訓基地、數字技術工程師評價中心、工業互聯網現代產業學院、重點行業產業人才集聚區。鼓勵高校增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培養數字化轉型工程技術及應用技能型“數字工匠”和卓越工程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