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墨重彩 “興”韻九江————好評中國之九江市鄉村建設紀實
【開篇】
在贛鄱大地的懷抱中,有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九江。這里,山清水秀,田園風光旖旎,仿佛是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
古樸的農舍,講述著過往的故事;特色的民宿,書寫著心底向往的田園夢。這里,每一寸土地都飽含著濃郁的鄉愁。
金黃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碧綠的蔬菜基地,孕育著生命的活力。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豐收的希望。
傳統的農耕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先進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將豐收的果實轉化為市場的瑰寶。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揮灑著創新的力量。
九江,一座充滿農業魅力的城市。正以豐饒的田園風光,訴說著大地的故事。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現代化,又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江西省委一號文件提出:開展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和美鄉村建設,因地制宜打造贛東北、贛中、贛西南、贛南4個“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先行區。
九江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市鄉村建設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化創新和系統集成思維,以“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為重點,以示范村莊建設為抓手,整合農業農村項目資源,推動鄉村建設與農業產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康養、鄉村治理、鄉風文明互融共促。
塑造景村融合新氣質
實現景村融合,鄉村“顏值”是抓手。九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努力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全力打贏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探索出一條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與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新路子,奮力譜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九江篇章。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新農村建設點22801個、活力村莊75個、美麗宜居鄉鎮92個、美麗宜居村莊940個、美麗庭院14.7萬個、美麗宜居示范帶72條,創建星級休閑鄉宿15家,91.6%宜居村莊完成“七改三網一整治”,廣大農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市300余萬農民過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的美好生活。
鄉村之美彰顯鄉村全面振興的風范。鄉村”顏值“不斷刷新,無數游人紛至沓來,民宿、農家樂、采摘園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近年來,九江市充分發揮“名山、大江、大湖”特有自然稟賦,著力培育發展贛北特色鄉宿主體。從2022年至今,九江市仍持續從資金和軟件建設上支持鄉宿建設,并對申請評定星級的40多家鄉宿,嚴格把關,逐項打分,率先自評,確保參加評比鄉宿好中選好、優中選優。2023年參評鄉宿2家獲評5星、4家獲評4星、4家獲評3星,星級鄉宿總數及5星、4星全省占比率均居全省前列。
激發產村融合新活力
優良的農村生態環境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基礎。九江市堅持調優生態產業結構。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成高標準農田176萬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30億斤以上,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大力發展“兩茶一水”優勢產業,全市種植茶葉36.4萬畝、油茶73.1萬畝;養殖蝦蟹49.2萬畝,小龍蝦年產量過5萬噸。突出龍頭帶動,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86家。
堅持唱響綠色農業品牌。圍繞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共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637個。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成功舉辦2019九江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農民豐收節九江活動,廬山云霧茶、寧紅茶這“一綠一紅”、鄱陽湖清水大閘蟹、清水小龍蝦這“一蝦一蟹”,以及永修香米等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九江農業的靚麗名片。
堅持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積極走“工農旅”“農旅文”融合發展之路,大力推進九江秀美鄉村游,已形成環廬山、環廬山西海,沿長江、沿鄱陽湖的“兩圈兩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格局,九江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稱號。
培育三治融合新風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九江市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提升數字鄉村治理能力,取得了明顯成效。配備監控攝像設備2941個、垃圾滿溢裝置338個、污水檢測設備38個、人員物聯網卡牌690個,并統一接入指揮調度中心,實現了村莊環境管護精準化、便捷化、智能化,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推動鄉村環境從“一時凈”到“一直凈”轉變。
同時,全面提升平臺運維管理水平,啟動平臺群眾事件全過程管控機制。做到了當日群眾投訴事件在規定時間及時處理反饋,事件零超時。目前,全市農民群眾平臺關注人數達126.8萬,全市群眾投訴事件并及處理問題7.1萬件,做到件件有結果和評價。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村民理事會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推進法治鄉村和平安鄉村建設,深入開展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施“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行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正吹遍廣大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跑出城鄉融合新速度
近年來,九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不斷縮小,入選全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部通過國家驗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和9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基本實現,武寧和彭澤分別入選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農村“廁所革命”典型范例。
同時,在廬山市推行村莊運營試點,組織開展全市首批鄉村CEO培訓。圍繞農村便民服務、農民增收、產業致富、鄉村旅游、鄉村電商等信息場景應用,加強“數字村”試點建設,進一步推動和美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
如今的九江,一個個生態秀美、生產繁榮、生活富裕、生機勃勃的新農村依次綻放,一批批特色小鎮拔地而起、美不勝收,一股股新動能、新風尚正驅動著贛北鄉村華麗蛻變。
黃云萬里動風色,秀美鄉村入畫圖。在廣袤而富饒的贛北大地上,廣大干部群眾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的重要講話精神,勤耕力作,接續奮斗,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出最美、最好九江畫卷。(?黃哲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