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為媒 聯通未來
前不久,世界最大噸位斜拉橋成功轉體,九江-日本國際直航順利出境,新江洲船舶重工首艘船舶順利吉水……有著交通區位優勢的九江,持續書寫著新時代的開放發展之路。
九江作為江西唯一通江達海節點的區位優勢,坐擁152公里長江岸線,“魚米之鄉”是這里的代名詞,從山水之城連接全國各地,到南來北往的人與商船,滾滾長江水,記錄的是這座城市解放思想、向江圖強。立足當下,“九江交通區位優勢”究竟從何延續?在新征程道路上,耕耘贛北大地,乘風而起,九江正蓄積著洶涌澎湃的發展動力。
江水奔涌,蓄勢賦能。
依托“黃金水道”資源優勢,九江港貨物輻射到浙江、上海、四川等21省市,九江長江大橋一橋、二橋、鳊魚洲長江大橋連通贛鄂皖等省內外,水鐵聯運方式輻射東南等地區,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格局逐漸形成。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座贛北重要城市及這條橫穿東西、鏈接南北的水運航道,其運輸效能仍可挖掘。為緊密江西內陸地區同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城市群等地的聯系,于2020年9月擴建廬山站為高鐵站,努力承擔起長三角綜合交通網向內陸地區延伸的重要節點作用。為有效調節瑞昌、城西、彭澤等5個港區吞吐能力,九江港優化碼頭資源配置,一體化運營城西、紅光兩大集裝箱碼頭。“從紅光港出運,預計每年將為我們減免將近200萬元的物流成本,提升20%的物流效率”江西英科醫療有限公司物流部副經理袁雅慧表示。
通過塑造沿江開放優勢,九江正發揮沿江臨港產業優勢,積極引導“貨聚九江、贛貨潯出”,深入推進制造業、文旅、基礎設施“三大攻堅行動”,著力打造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
項目為要,涅槃重生。
翻開歷史書卷,這里誕生了江西第一根火柴、第一顆釘子、第一艘輪船等,九江制造曾經令人自豪。而九江要創造新的輝煌,要在全省、長江流域爭得“應有地位”,還需要以項目為筆,實干為墨,以“路”為媒,夯實以交通服務經濟發展、服務城市建設的底氣。
奮斗之路上,新江州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2023年拂去塵埃,以資源換產業的方式“涅槃重生”,如今手握30多億元的船舶訂單,隨著今年10月首艘近3500噸化學品船舶的順利吉水,正式邁入高端化船舶建造領域。前不久,九江經開區城西港鐵路專用線與安信物流碼頭成功開展“鐵水”散貨通道聯調聯試,進一步助力九江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
在“十四五”規劃下,九江堅持全省“一盤棋”,將進一步加強開放大通道及支點門戶、開放平臺建設,強化“南下”“東進”“長江航運”三條大通道,昌九高鐵項目建設正酣,規劃形成“七縱四橫三聯”網格狀高速公路網,力爭到2025年底,九江港貨物通過能力達到3億噸。一個個交通項目縱橫公路鐵路、跨越江河湖庫,正勾勒出一幅幅跨越時空的立體畫卷。
求新求變,創造未來。
近年來,在完善交通網絡上,九江更是不遺余力。都昌火車站2017年正式通車,鄱陽湖二橋2019年開通運營,安九高鐵2021年全線通車,瑞昌港區2023年通過國家驗收,跨江通道、城際鐵路、遠洋航線等也在陸續建設或規劃中。優化布局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實現優化交通、賦能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在思想革新上,九江抓住歷史機遇,2021年實現九江廬山機場再次復航,為九江打造“四位一體”現代化交通體系補齊了空中短板,今年國慶客流更是達到超八千人次,同步正為航線拓展做努力。在技術突破上,中鐵四局五公司攻克轉體技術難題,實現世界最大噸位斜拉橋成功轉體,刷新同類型橋梁轉體重量的世界紀錄,持續夯實九江橋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當下,九江仍在積極構建開放、高效、安全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推動水鐵路空交通網絡更加健全,未來九江的產業發展、文旅經濟、開發合作,將更有動力,也能更好地策應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把九江打造成區域性交通門戶城市,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也將更有底氣。
九江從秦朝設郡,漢代筑城,到今天長江經濟帶的有力參與者,過去有著“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區位優勢,而今也處處涌動著新時代的鏗鏘脈動,正以更高水平開放邁向崛起之路。奔騰不息的長江、世界噸位的橋梁、縱橫南北的鐵路、寬闊平坦的公路……在這里,以文化托底,向江圖強,內暢外聯、奮楫前行。
(桂訓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