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區:黨建引領“微治理” 打造群眾“小確幸”
九江新聞網訊(羅烜?蘆梓君)在社區食堂用餐,閱讀書籍、測量血壓……如今,家住濂溪區五里街道宋家牌社區的王敏閑暇時多了一個好去處,“黨群服務中心離家近,不用出社區,就能辦理、咨詢便民服務,享受全方面精細化服務。”
近年來,濂溪區不斷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找準切入點、著力點和側重點,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入微,讓基層治理有廣度更有溫度,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找準切入點,做實組織覆蓋
住宅小區是城市的“細胞”。為推動社區黨建工作走深走實,濂溪區以建強組織體系為切入點,著力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鏈條,將黨建工作有效覆蓋到社區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協調各方作用,聯合共建單位、物業企業、社會組織、在職黨員、“兩新”群體等力量,推動人力、物力、財力統籌調配、精準投放,著力破解治理力量分散、資源不足等問題。今年以來,該區共組織69個區直單位與60個社區結對共建,近2200名共建單位黨員干部進小區、入商圈、上網格,累計為居民解決小區房屋維修、車輛停放等難題830余件。
在十里街道九蓮社區,積攢“幸福積分”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自覺行為,通過搭建家庭誠信積分管理平臺,將居民的政治理論學習、善舉美德等行為進行量化積分,目前線上注冊人數達332人,累計兌換積分6000分,充分提升了居民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參與度。該區堅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廣泛發動群眾化身志愿者,通過在社區建立“濂心”懇談會、幸福圓桌會、居民議事會等協商載體,引導居民需求由居民表達、事務由居民參與、問題由居民協商民主討論解決,推動社區自治和共治,并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11支,孵化志愿服務項目18個,開展多樣化的社區活動和公共服務160余次,惠及群眾1.1萬余人。
找準側重點,做細功能升級
姑塘鎮濱湖新城黨群服務中心在居民心中“人氣極高”,距離近、活動多、功能齊全的諸多優點,讓它深受退休老人李松林的喜愛,“這里一應俱全,天天來,習慣了,日子十分充實!”
濂溪區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擴面達標”行動作為夯實基層黨建的著力點,由區委主要領導牽頭,每季度開展一次現場觀摩,一路看、一路評,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全區6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全面達標和功能優化升級,平均面積達528平方米,配備了書屋、畫室、瑜伽室、舞蹈室、親子課堂等,并完善輪班值守、應急響應等制度,做到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
如何服務好群眾,真正為他們排憂解難?該區推動“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試點建設,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在居民步行5~10分鐘范圍內,優先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在居民步行15分鐘范圍內,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態,讓居住更舒心。
找準著力點,做好民生實事
“我想有個新書包”“我想有個新輪椅”“我希望能為我們老年人提供上門義診”……十里街道南山社區組織開展“微心愿”活動,以轄區重點人員和困難群體需求為導向,整理出困難群眾30條“微心愿”清單,涉及助殘幫困、愛心義診、環境衛生整治等,問題清單列出后,社區黨委依托九江市眾愛社工組織、濂溪區社聯社工組織召集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九江市紅十字會,向他們發出居民“微心愿”清單,通過認領群眾“微心愿”,及時為困難群體帶去溫暖。
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濂溪區以“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群體為重點,建設“一老一小”幸福院,涵蓋幸福食堂、健身康養中心、閱讀室、兒童玩具室等服務設施,可為老人、兒童提供日間照護、護理陪伴、助餐配餐、文化教育、娛樂健身、精神慰藉等服務,進一步提升了老年人和兒童的生活質量。今年以來,全區新建“一老一小”幸福院5個,總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村(社區)養老用房等活動場所,打造幸福食堂服務陣地,今年以來,新開辦幸福食堂15處,共提供助餐服務36.7萬余人次,60歲以上老年人用餐23.8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引入社會組織開設“四點半課堂”,提供課后托管、心理咨詢、社會實踐等9類270個項目,試點開辦“庭院黨校”,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