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永修縣:“選育管用”全面發力 鍛造高素質村干部隊伍
“最近,我們準備補充一名‘90后’的退役軍人進班子,小伙子思路廣、點子多,村里發展后繼有人、大有希望。”永修縣九合鄉永光村黨支部書記淦家禮談及村干部隊伍建設時底氣十足。
近年來,永修縣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健全村級干部隊伍“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著力鍛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素質村干部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蓄積源頭活水 拓寬渠道“選”好苗子
“村里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去了,村班子一旦空缺,只能從‘矮子里面挑高個’。近年來,在縣鄉指導下,我們提前謀劃,分類建立了鄉村優秀人才庫,崗位空缺時,再也不用為沒有合適人選犯愁了。”涂埠鎮興楊村黨總支書記鄧世槐一直擔心的問題有了解決辦法。
為破解村級人才短缺難題,永修縣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種植大戶、退役軍人、返鄉“創客”等群體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加強與他們“線上+線下”溝通聯系,主動向在外優秀人才宣傳富農政策、未來規劃,邀請他們親身感受家鄉發展變化,積極提供政策答疑和服務保障,進一步提高在外優秀人才返鄉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結合個人特點,合理安排其參與鄉村振興、環境整治、防汛抗旱等工作,及時跟崗鍛煉。
永修縣制定《永修縣村干部管理辦法(試行)》,按照村干部人選資格縣級聯審和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嚴把人選資格條件,聯合紀檢監察、政法、信訪、公安等15個部門進行資格審查,逐一“過篩子”,近年來取消45名候選人資格。
優化培養路徑 強化本領“育”出活力
梅棠鎮祥林村支委委員楊成林是一名從深圳返鄉創業的青年人才,剛開始回村時,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村工作,他一臉茫然,通過鎮黨委統籌建立的“導師幫帶”制度,現在工作很快上手。“我的結對村支書,經常帶我走村入戶,鎮黨委也多次舉辦培訓班,現在無論是政策宣傳還是糾紛調解,我都能得心應手,干事創業的勁頭一天比一天足。”楊成林談到自己的工作信心滿滿。
為了讓新上崗的村干部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永修縣從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優秀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中擇優推選230名導師幫帶新人,把課堂設在項目一線、田間地頭、工作現場,“手把手”教方法、“面對面”傳經驗。同時,構建“縣級集中培訓+鄉鎮兜底培訓”相結合的能力提升機制,將村干部培訓列入縣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近年來,舉辦縣級專題培訓班12期,鄉鎮黨校培訓村干部800余人。
“面對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經常會感到知識不夠用……”為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質,永修縣結合“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鼓勵廣大村干部積極提升學歷,2024年參加學歷提升村干部共131名。
“自從參加學歷提升以來,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湖羊養殖、光伏發電、蕎頭種植加工、柑橘種植等產業上發力,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收入連年增長,年均超百萬元。”灘溪鎮下灣村黨支部書記周萍參加成人本科學歷提升之后說道。
強化全鏈監督 嚴管厚愛“管”出作風
“每次村里開會我都會參加,村里重大事項、重大資金使用都會第一時間在公示欄上進行公示,群眾如果對公示內容有疑問,可以隨時到村委會核實。”白槎鎮栗山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秦愛國說。
永修縣不斷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的監督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常態化列席村兩委會議,對“三務”公開、“三資”管理、工程項目建設等實行全過程監督。鄉鎮黨委對發現村干部工作作風不正、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要迅速上報,確保“四議兩公開”、村級“三重一大”事項等制度落實,嚴把基層事務監督關口。
嚴格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重大事項報告和日常談心談話制度,今年以來,37名村黨組織書記按規定報告重大事項,縣委組織部進行全面核實,對未如實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進行約談提醒。同時,強化村干部日常考核,考核結果與年度績效掛鉤,村干部年績效報酬最高可達5000元,解決好“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
“以前,對村干部承攬工程項目、婚喪嫁娶等重大事項,我們掌握不及時,很容易出問題,現在縣里出臺了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要求村干部第一時間向鄉黨委報告,實際上對村干部也是一種保護。”三角鄉黨委書記徐云平說。
堅持事業為上 搭建平臺“用”出干勁
“在村工作十幾年了,沒想到自己還有機會轉為事業編制工作人員。”范財林是三溪橋鎮三溪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近年來,他帶領村里成立“三溪田園”特色品牌,實現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一條龍”產業發展模式。該村成立了柑橘基地中心、柑橘專業合作社、種養專業合作社等15家,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萬元。在全市面向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選聘事業人員招錄考試中,范財林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等環節,最終實現了事業干部身份的轉變。
近年來,永修縣逐年提高村干部待遇報酬,2024年村(社區)干部正職勞動報酬每年近6萬元,實現了村級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不低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倍的標準。為樹立先進典型,推薦選樹省市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4個、一心為民好支書2名,真正讓村干部政治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發展上有希望。
(李子葉 范祥健)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