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打造“選擇德安就是心安”的 “保姆+”營商環境 德安的執著:接續·傳承
企業需要怎樣的營商環境?德安的做法是:通堵點、破難點,讓企業看得懂、用得上。記者在江西互利織染有限公司看到,一則標語醒目地掛在生產車間中央。一旁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當前班組和前一個班組的效率對比數據。而偌大的車間內,一臺臺高速噴水織機整齊排列,機杼不停,卻只有幾名工人在來回監測著設備運轉。
記者了解到,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德安縣首位產業,經過數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但沿用傳統生產方式的紡織服裝企業急需華麗轉身。近年來,德安縣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為抓手,創新實施以打通生產數據流通應用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大腦”新模式,持續推動紡織服裝業“智改數轉”轉型。
作為全省最大的全產業鏈紡織企業,江西互利織染有限公司得益于借“數”產業大腦,將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數據統一匯聚到省級紡織產業大腦,強化了采購、生產、銷售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打造了全流程智慧紡紗工廠,基本實現零庫存積壓和生產零延誤,實現了與李寧、安踏、耐克、阿迪達斯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德安縣委書記艾菲對記者說,“德安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緊抓工業發展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干,大力推進制造業攻堅行動,傳統產業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今年,德安紡織功能面料產業集群獲評省級特色產業集群,落戶的省紡織服裝研究院獲批省級紡織‘產業大腦’,產業集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傳統產業在迭代升級,一個個新項目又接踵而來,項目引進后,如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德安恪守的依然是打造“選擇德安就是心安”的“保姆+”營商環境。德安縣縣長楊帆對記者說,從項目招引落地、前期謀劃,到開工建設、達產達效,德安提供的是全流程、全鏈條保障,當好服務項目的“店小二”,以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
走進位于豐林鎮的德安縣零碳產業園,撲入眼簾的是一個由生物質電廠、新能源重卡物流風光儲充換一體化智能充電站、低速風電等綠色能源項目組成的產業園區,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自2024年3月份開工,到當年12月份建成投產,僅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項目建設之快連他自己都覺得“難以想象”。
接續、傳承,德安秉持做好“強工興旅”兩篇文章的思路,持續打造“義門陳、袁隆平、萬家嶺”三張文化名片,加快推進文旅項目建設,唱響“隆平故里·情義德安”品牌,用暖心營商“軟環境”助燃文旅發展“強引擎”。自古以來,德安就是安居樂業之地。這里誕生了“禾下乘涼夢”的袁隆平,出現了“忠孝節義為本、耕讀奉公傳家”的義門陳氏,濃厚的人文底蘊猶如引鳳來棲的梧桐樹,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滋養了沃土。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艾菲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常抓常新的系統工程,沒有哪個部門是“二線部門”,也沒有哪個干部是旁觀者、局外人,德安將不斷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貢獻德安力量。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張雷 沈明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