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和風,沐浴暖陽。走進德安,走進東經115°北緯29°之間,走進863平方公里的土地,走進這個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和創新舉措,把暖心的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把精彩的“文化大餐”送到市民的生活里,無論城市社區,還是鄉村小院,一顆顆文明實踐的“種子”在美麗敷淺原生根發芽。
小城很city,文明實踐很火辣
熱鬧、多彩的“文明集市”,為群眾送來節日的歡樂;有溫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務,讓群眾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豐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讓精神文化滋養群眾心田……德安縣連續九年舉辦“全民健步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緊緊圍繞七大傳統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
繪制一張臉譜、學唱一首贊歌、參加一次公益……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德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培育“德育童心 安護未來” 文明實踐項目,圍繞繽紛多彩假期、娃娃社會公益、傳統文化傳承、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宣傳教育、健康安全教育六大主題,以“小手拉大手”“小朋友帶動家長”協同參與的形式,利用文明實踐中心陣地,貼合周末、夜晚等群眾休息時間,每周策劃一場精彩活動。通過手工制作、指尖傳非遺、公益集市、送溫暖等方式,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增強文化自信。
德安縣積極整合縣域優質資源,實施“文明實踐+”運行模式,加強與司法局、衛健委、檢察院等政府部門和義工聯、青志協等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絡。落實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站結對共建機制,全年共開展共建活動千余場。
小城耍浪漫,集體婚禮見證甜蜜
“我們承諾,樹立文明婚嫁之風、禮儀之風,傳遞社會正能量,感恩父母,不講排場,不攀比炫富、不索要高額彩禮、不奢華辦婚。”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婚嫁從簡,喜事新辦”新理念。2024年德安縣被確定為江西省“移風易俗集體婚禮”重點示范縣,連續舉辦四屆簡約又溫馨的集體婚禮,來自各行各業的百名新人攜手走進婚姻殿堂,他們沒有奢華酒席,沒有豪華婚車,卻儀式感滿滿,并向廣大青年發出婚事簡辦的倡議。
德安縣大力開展深化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工作,精心編排了一批移風易俗文藝節目,以彈唱、小品、舞蹈、三句半、快板、詩朗誦、舞蹈等方式展演,將涉及惠民政策、創文知識、文明交通、移風易俗、森林防火等內容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據統計,全縣共巡演30場移風易俗文藝展演活動,足跡遍布各鄉鎮、城區各社區,讓老百姓在文藝作品中領會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群眾的文明素養。
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為抓手,將“紅白喜事簡辦、厚養薄葬、抵制高額彩禮”等文明新風理念寫進村規民約,在保證既堅持村民自治原則接地氣,又確保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為群眾品格樹立新標桿,行為明確新標尺。廣泛開展道德評議,定期發布“道德紅黑榜”,激發群眾的榮譽感,帶動群眾自發參與鄉風文明建設。
小城有沃土,孕育“身邊好人”
走在德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幅幅宣傳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身邊好人主題的公益廣告宣傳欄,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街頭滿滿的正能量。為把好人精神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心中,德安縣高度重視新時代道德建設,充分體現時代價值,融入群眾生活,做好“選、樹、學”文章,連續5年舉辦“道德力量˙情義德安”文明榜樣發布會,共發布德安“最美鄉賢”“十佳青年”“最美志愿者”“最美退役軍人”“新時代好少年”“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15個類別共計295名文明榜樣。各鄉鎮自行組織評選的“孝老愛親模范、清潔家庭、好公婆”“脫貧奮斗之星”等13個類別共計1200余人。
此外,德安縣成立以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好人趙小梅為團長的好人宣講團,各鄉鎮成立身邊好人宣講隊常態化組織好人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學校開展宣講,惠及4萬余人,讓他們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身邊人,傳播正能量,激勵全縣人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文明實踐春風化雨,時代新風沁潤人心。如今在德安,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發揮大作為,一場場接地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溫暖人心,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煥發勃勃生機,一幅幅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葛婧煜)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