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通道”開啟
講述履職故事 傳遞基層聲音
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通道”開啟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日報全媒記者?張新紅?吳金陽/文?程鵬/攝)1月10日下午,九江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代表通道”開啟。4名來自基層的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聚焦教育、農業、制造業和社區治理等社會熱點問題,講故事、提建議,多角度呈現履職之路,零距離回應人民關切。

九江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通道”現場。
關鍵詞:社區治理
徐艷萍:用心辦好居民的每一件事
徐艷萍是一名來自濂溪區代表團的基層代表。從事社區工作以來,她始終秉持對居民負責的態度,用心辦好每一件事。面對新紀元小區基礎設施老舊、環境臟亂差、管理混亂等難題,她積極申請紅色物業接管,逐步解決屋頂漏水、管道破裂等問題,制定居民公約,共管共治,小區從此秩序井然,面貌煥然一新。
徐艷萍經常深入轄區與居民聊家常、解民憂。在了解到某小區公共區域存在座椅不足的問題后,她向共建單位募集資金申請安裝;積極探索“黨建+志愿服務”模式,她組建了以銀發志愿者為核心的服務隊,幫扶鄰里;在社區黨支部的牽頭下,她組建了社區“幸福食堂”,開展配餐送餐服務,解決高齡空巢老人買菜做飯難題。
作為市人大代表,徐艷萍十分關注社區“幸福食堂”的建設運營工作。此次市兩會,她提出了相關部門加大社區“幸福食堂”運營補貼力度和完善運營制度的建議,寄望由此助力社區“幸福食堂”持續運營,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關鍵詞:制造業信息化
黃瑞爐:創新推動中小企業長遠發展
黃瑞爐是一名來自柴桑區代表團的人大代表,也是江西力源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負責人和研發技術人員。
“堅持創新是力源保持行業領先的第一驅動力。”黃瑞爐表示,他帶領研發團隊深耕工業電源行業20年,實現了高頻開關電源、高速脈沖電源和硅整流裝置等多系列產品的技術成果落地,企業步入了高質量發展軌道。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黃瑞爐十分關注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問題。在調研中,他發現“創新難、成本高”已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曾提出關于強化企業技術研發、成果創新精準扶持的建議,為企業科技立項、開展創新工作建言獻策。
此次市兩會,他帶來了設立企業職工大病統籌基金以及有效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建議由政府引入部分慈善資金,建立企業職工大額醫療互助基金;優化數字化轉型扶持資金申報流程,精減申報材料的要求。同時,設立快速審批通道,縮短審批周期,確保企業能夠及時獲得資金扶持,快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
關鍵詞: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盧丹:當好“豬倌” 攜手村民奔小康
來自修水縣代表團的基層人大代表盧丹,既是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大學生“豬倌”。大學畢業,他回到偏遠的家鄉——修水縣港口鎮紅蘇村,辦起了豬場,投身國家瀕危物種、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修水杭豬的保種及市場開發工作。在2018年和2019年,修水杭豬遭遇全國性非洲豬瘟威脅。他臨危不亂,想盡辦法保存下杭豬種源,為杭豬產業發展留下了“火種”。
“現在我們利用‘公司+農戶+養戶’的養殖模式,來推動杭豬產業發展。”盧丹說,通過保底收購等優惠政策,能帶動村民與養殖大戶參與其中,攜手做大做強杭豬產業,打造地方特色農業樣板。
為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盧丹與省農科院合作,大力發展水培蔬菜、平臥菊三七種植,創辦江西省農夫市集開發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山農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食品加工涵蓋肉食品和蔬菜制品等五大類,2024年村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
當選市人大代表以來,盧丹牢記使命,認真履職。“此次市兩會,我提議設立專門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政策,扶持和激勵村集體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與壯大。”
關鍵詞:思政教育
王先蘭:城鄉共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思政課建設高度重視,如何突破傳統思政課‘空對空’的說教,辦好中小學的‘大思政課’,是我們學校改革探索的重點。”湖口縣代表團的王先蘭是湖口中學校長,20多年的教育工作讓她深刻認識到,只有在情感上親近學生,才能更好地在思想上引導學生。
為此,王先蘭專門學習心理輔導,成為心理健康咨詢師,參與編寫思政課讀本《新時代讀經典育新人》,讓思政課與新時代擁抱,與經典和故事牽手,與政治、語文、歷史等學科融合,觸動學生的內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思政課堂充滿活力。同時,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為教師和學生營造出寬松、寧靜的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
此次市兩會,她帶來關于整合優勢資源,攜手加強城鄉思政課共建等建議,希望通過城鄉共建,確保農村中小學生也能擁有優質的思政課。
“我將牢記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持續關注中小學‘大思政課’建設和‘雙減’政策落實成效,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王先蘭說道。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