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興新 云程發軔赴山海——五論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精神
固本,才能興新。產業是經濟之本,是生產力發展的載體。做強產業,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市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指出,要聚焦重點做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把做強實體經濟、構建體現九江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基和強市之要,突出科技賦能,促進數實融合,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打牢基礎。
數智賦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塑造發展新優勢。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在產業鏈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九江現代化產業體系時,必須圍繞時代所向、九江所長,以“智改數轉網聯”為方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賦能,深化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實現智能化升級,創新傳統產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九江石化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模具、造船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強化技術鏈、延伸數據鏈、拉長產業鏈,突出補鏈、延鏈、升鏈、強鏈,引導產業集群向數字化全面轉型,不斷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形成九江新質生產力發展主陣地。
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過去一年,九江縱深推進“三大攻堅行動”和“9610”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其中,科技創新起了關鍵作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面前,九江要在全省工業發展征途中“爭先進位”,就必須堅持科技引領,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推動產業更新迭代,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戰略產業,為九江高質量發展賦能。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著力引育科技人才、整合科技資源、提升科研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水平,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的支撐。
因地制宜,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拓發展新賽道。未來產業是九江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也是九江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市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繪就了全面改革開放的藍圖,明確了全年工作任務。我們要按照市委要求,站在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揚優挖潛,開辟未來產業試驗區,塑造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掌握關鍵資源的先導產業,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強基固本,行穩致遠。抓牢抓實產業建設,事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全市各級各部門務必牢固樹立“發展為要,實干為先”的意識,扭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牛鼻子”,全力打造“三個區域中心”、建設“一個美好家園”,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推動九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九江日報全媒評論員)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