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不僅要肩負起神圣的使命擔當,更要將偉大抗洪精神融入血脈、化為基因,凝聚起磅礴力量,為打造‘三個區域中心’、建設‘一個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2024年12月26日,“匡廬之聲”市級基層理論示范宣講團成員、九江職業大學特聘教授虞老師在濂溪區南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精彩宣講,至今仍令人回味、心潮澎湃。
從2024年11月開始,九江市從全市各地遴選一批政治素質高、宣講能力強的代表,組建“匡廬之聲”市級基層理論示范宣講團,赴各縣(市、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理論宣講,來自各行各業的宣講員從不同角度詮釋理論。“匡廬之聲”市級基層理論示范宣講活動在群眾中產生熱烈反響,也為今后更好開展理論宣講工作探索了新路、培養了隊伍,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豐富宣講形式?題材多種多樣
本次宣講團成員,既有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基層的黨員干部、先進模范。武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魏璇的《綠水青山的守護者》講述梅香福幾十年的深山堅守的故事;《強村富民引路人?鄉村蝶變好支書》介紹了基層人物徐萬年放棄穩定工作,回鄉帶領村民為美好生活奮斗的先進事跡;九江經開區人民法院的肖艾婷說起一支全部由退休法官組成的特殊調解隊伍,講述銀發調解員們日常工作……
面向基層宣講,百姓愛聽最關鍵。只有堅持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用通俗的語言講清道理,群眾才能聽得進、記得牢、用得上。此次宣講,許多宣講團成員運用了相聲、二胡演奏、西河戲、文曲戲、歌曲、舞蹈及知識有獎問答等各種接地氣的宣講方式,讓群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享受了文化盛宴,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黨的創新理論。
突出理論底色?內容精益求精
針對不同的群體,宣講團成員對宣講文稿反復研討、不斷修改,進行對象化、互動式宣講。有通過情景聲畫宣講的形式,結合自身工作,用與群眾有“共鳴”、能“共情”的表達方式,演繹鄉鎮干部、文藝工作者、消防員、教師等不同職業不一樣的情景故事,把故事講“活”;也有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倡導大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將理論講“深”。
“我們文稿之前修改過多次,為了讓內容更接地氣,更打動人心,讓大家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我們幾個人又多次在一起修改、預演,反復排練。”來自九江市自然資源局的宣講團成員喻雪晴表示。他們的作品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為背景,通過學生游客在長江一隅的感悟,折射出時代磅礴巨變,在多個地方宣講受到了聽眾的高度關注和熱捧。
理論微宣講《新思想·新青年》是由來自瑞昌市桂林街道幾名社區青年干部創作編排演繹的情景劇,其中,陳獨秀的扮演者——黃家灣社區干部張發為了塑造好一個舍生取義的人物形象,反復練習臺詞、眼神、動作,重復一遍又一遍。
注重宣講成效?用心服務基層
每一次的宣講,既是一次生動的理論輔導,又是一次有力的思想動員。不管是宣講成員本身,還是聽了宣講的干部職工、普通群眾,都從中受到了啟發。
共青城市茶山街道干部曹端江說:“宣講很有特色,有敲鑼打鼓的‘三句半’,有現場演唱的墾荒之歌……微宣講的形式能讓我們更加沉浸式傾聽,生動的講述也能讓我們在簡單的話語中體會深刻的情感。”永修縣涂埠鎮湖東社區老黨員劉顏桂表示,“通過今天的宣講,我發現其實黨的政策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宣講員用我們身邊的例子來講道理,用身邊的變化來話改革,讓我聽得明白、記得住。”來自都昌縣人民醫院的江成認為:“通過宣講員之間的交流學習,對于我今后更好地做好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作為基層理論宣講員要先學一層、學深一步,真正將黨的創新理論把準吃透、了然于胸,才能有底氣、有能力做好宣講。”(九江日報? 李?鸚?包四華)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