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年俗 道除夕 致祝福——七里湖中心幼兒園開展學習俗活動
知年俗 道除夕 致祝福
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后一個晚上。
除夕還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游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新年習俗
掛燈籠
過年掛燈籠是中國的古老習俗,紅色代表喜慶,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征著平安祥和、紅紅火火。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剪窗花
在中國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畫新年
新春臨近,幼兒園萌娃變身小畫家!他們手握彩筆,眼神專注,把心中春節畫紙上“點亮”:紅燈籠、煙花、團圓飯桌……童真筆觸勾勒出獨屬于他們的熱鬧新年,留存成長里的歡樂時刻。
除塵辭舊
除塵又稱掃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迎新傳統習俗之一。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迎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訴求。這種儀式后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托了民間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守歲
春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大好時機。爸爸媽媽要做好充分準備,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進餐習慣、文明禮儀,并通過親身示范和引導他們做一個彬彬有禮的小朋友。一起來學習春節拜年禮儀吧!
拜年禮儀:見人稱呼不可少
▲見面一定要打招呼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孩子都知道怎么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有些客人孩子們并不知道該怎么稱呼。
由于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也會比較口生。所以家長要在客人來之前就要跟孩子說清楚,對號入座,避免叫錯人了。
▲見面要多說吉利話
在春節期間,氣氛都是很喜慶的,所以要多說一些吉利的話。簡單可以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等,也可以多說一些長一點的祝福語。
餐桌禮儀:用餐衛生要注意
在餐桌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孩子的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特別是在春節期間,我們需要探親訪客,如果想讓孩子得到親朋好友的夸贊就要教他一些餐桌的禮儀常識。
▲飯前先洗手
飯前洗手這是最基本的生活衛生小常識。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這樣也能吃得更衛生、健康。
▲不要亂跑亂竄
有些孩子吃飯很不安分,總是要亂跑亂竄。其實這樣不僅不安全,還會影響別人用餐,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不要亂翻飯菜
吃飯的時候就只能挑最靠近自己的那一邊,不要去翻滿盤子的飯菜,這樣會顯得很沒有家教。家長要對孩子說,吃飯的時候,要夾自己面前的,看準了再去夾,帶湯汁的肉菜要小心夾。
▲用餐時不大聲說話
古人云:“食不言,寢不語”。吃飯要安靜一些,不要在餐桌上大聲說話,甚至大吵大鬧,這也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要教會孩子,嘴里有食物時不講話,等食物下咽以后再說話。
▲餐桌用語很重要
要教會孩子,在吃飯時有人給自己夾菜一定要說“謝謝”,吃完后要有禮貌地說:“我吃飽了,大家請慢用”。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多說“請”和“謝謝”,在不小心打翻別人的東西時,要會說“對不起”。在餐桌上就算飯菜不合胃口也不能抱怨食物,這樣也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紅包禮儀
拜年時,孩子會收到代表祝福的紅包。家長要告訴孩子,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住,然后禮貌地說“謝謝”。接過紅包后,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拆開。
新的一年里要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新年兒歌記得牢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們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貼對聯,放鞭炮,
噼里啪啦嚇一跳;
新年到,新年到,包餃子,蒸年糕,
全家團圓樂滔滔;
新年到,新年到,我給奶奶拜個年,
奶奶給我紅包包;
新年到,新年到,見面都說過年好,
互相恭喜大家新年好,
新年到,新年到,舞獅子,踩高蹺,
廟會上面好熱鬧;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氣象,
工作學習步步高;步步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