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
田麗娜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發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作用,深化教育領域的改革,推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思政課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是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思政課在高校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在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打造高水平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已成為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題中之義。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困境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論說服力、人格感染力、創新內驅力與現實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呈現出“三力欠佳”的現象。
理論說服力有待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理論說服力不夠是導致教學實效欠佳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講授理論性強、比較抽象的一些教學內容時,學生或難以理解,或不感興趣,授課內容沒有足夠的理論吸引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導致課堂內容相對單一化,教育實效也因此難以落實。
人格感染力有待加強。部分教師往往更關注教學內容的講授,而忽略了情感陶冶對思政課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對學生人格方面的長期關注和培養,缺乏樹立榜樣的教育示范意識,學生難以產生情感共鳴。
創新內驅力有待提升。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呈現前所未有的高漲,深受互聯網影響,一些動漫、短視頻、游戲等數字產品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相對而言,思政課部分內容更加偏向于理論性,創新內驅力不足成為教師急需破解的一大難題。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培根鑄魂之本、是學生“三觀”樹立的引路人。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從“用心、一心、潛心、全心”四心發力,凝心聚力,開創高校思政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用心拓寬理論“新”知。一是樹立學習理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時刻加強對新思想、新理論的學習。二是夯實專業理論基礎。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學原文、讀經典,深刻感悟社會現象背后的原理。三是促進理論拓展延伸。教師不僅要精通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而且要掌握勝任思政課教學工作所需的其他學科知識,堅持天天學,吃透教材,學通基本原理,弄懂關鍵實質。
一心淬煉守正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要堅持守正創新,就需要思政課教師提升創新能力。一是培育創新意識。思政課老師要善于利用創新的思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人類靈魂工程師角色的勝任力。二是強化創新理念。思政課教師要強化創新理念,就應當勇于突破,大膽創新,革故鼎新,學懂、用好新媒體的“新型的科學的”教育資源。三是提升創新能力。思政課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提升創新能力,推進教育數字化,引起學生的共鳴。
潛心修煉人格魅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積極營造育人新格局,實現全方位育人。通過育人環境的塑造,提升人文情懷。一是在立德樹人中取得新成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在課堂上講情懷、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引發學生認同感。二是在模范引領中開創新局面。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示范”“無私奉獻”,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三是在勇于擔當中邁上新高度。教師自身要樹立家國情懷、民族情結和責任擔當,發揮工匠精神,樂教愛生、樂于奉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使生硬高冷的書本知識充滿溫度。
全心突破“課堂難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內涵豐富,涉及多樣領域、多元學科,因此如何在思政課中發揮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作用,如何融入?一是需要做到精準定位,這就需要教師全心突破“課堂難題”,提升教學能力。思政課教師立足三尺講臺,要結合新時代特征、院校定位、學生特點,弄清楚應該講什么、怎么講的問題。二是利用新資源,創設“新課堂”。伴隨著社會經濟以及互聯網等各種網絡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為學生獲得多元的信息提供了便利,但是良莠不齊的資訊信息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為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為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打下基礎,創設新的課堂氛圍。三是掌握新技巧,引發“新共鳴”。教師要注重講課的技巧,尋找適合學生的話語表達方式,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學生理解的話語來表達抽象的理論,把課程內容的重點、學生難以理解的難點掰開、揉碎,加深學生理解。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合適的案例,通過典型案例,緊貼教學內容、講授課堂知識,引發學生“新共鳴”,達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四是注重新實踐,培育“新人才”。破解思政課“課堂難題”,要注重思政課的實踐性,利用好社會大課堂,將思政課堂與社會實踐相互結合,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中的原理、方法論、價值觀,貫徹落實到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創造積極向上的思政課教學氛圍,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國家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p>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大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