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普翅膀——九江市科協全力推進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工作紀實

時間:2025-02-21 09:24:48 來源: 九江市融媒體中心(九江日報社 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新聞網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近日,由九江市科協組織開展的“科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走進彭澤縣黃花鎮黃畈村,科技工作者們除了給孩子們送去科普讀物、開展科普活動之外,還向村民詳細講解彭澤鯽、蝦蟹養殖的科普技術,將實用的科學知識送到村民們的家門口,這是市科協推進科普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九江市科協以《創建科協工作“1+5”模式賦能九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抓手,創新服務方式,大力實施科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科普服務高素質農民培育行動,促進優質科技科普資源深入農村、服務農民、支持農業,為科普助力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科普惠農:搭建科創服務平臺

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市科協以“搭平臺、創品牌、做示范、見效益”為目標,在農業生產一線搭建“科技小院”,提升農戶科學種養水平,助力農業產業發展。

2024年以來,農村青年(黨員)科技創業致富帶頭人暨鄉土人才培訓班、農村青年科技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九江廣袤的鄉土大地如火如荼舉辦。科技種植養殖、防災減災、衛生與健康等一場場實用的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深受農民歡迎,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間形成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極大促進了農民科學素養提升,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時,遍布全市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小院數量達50家,成為科普惠農、助農的重要科技服務平臺。湖口大豆科技小院通過科技改良,畝產量增加17.61%;武寧野生茶科技小院建良種庫,獲15項專利,發布全國首份《江西野生茶標準》;瑞昌松針雞科技小院獲無公害認證,引領綠色發展。這些科技小院通過種植茶葉、油茶、水產、蠶桑、果蔬、藥材等特色農業,科技賦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實現了一方產業帶動一方百姓增收的效果。

科技為農:培育高素質新農人

市科協立足新時代農村產業發展實際,重點抓好高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高校專家提供科研平臺,加快產學研轉化,助推當地特色產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根據農村產業特色,引導學會、農技協發揮人才、技術、平臺優勢對口幫扶,搭建專家與廣大農民溝通的橋梁,以培育發展農技協為重點,深入推進產業振興,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鼓勵支持他們在振興我市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在市科協的推動下,去年我市組建了科學家精神宣講團,邀請不同領域的老科學家赴德安縣、永修縣、共青城市、武寧縣開展科普演講活動,圍繞農民的衣食住行和生產生活中的所需所盼,分對象、分層級開展科普,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科技力量。九江學院科普技術團隊在廬山市海廬茶博園科技小院研發的櫻霧茶特色產品,榮獲版權、商標注冊及多項賽事大獎,既創造經濟效益,又培養茶園新農人。市科協還組織農、林、水、牧、衛生等領域農技協專家成員深入縣區、鄉鎮開展科技培訓、科技咨詢、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務活動26場次,通過“面對面”指導、“手把手”傳授,提升農民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助力農業生產的能力。

科普賦能:田野勁吹文明新風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市科協通過創新載體,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助力鄉村文明提升,先后深入鄉鎮、農村中小學校舉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全國科普日活動、“百縣百校——科普進校園”活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動80場次,出動科普大篷車100余次,發放科普資料2萬余份,受益群眾10萬余人次。

去年,市科協援建了都昌太陽村科技館,建成后面向村內救助兒童及周邊村莊免費開放,惠及400多名學生,為鄉村文明建設注入科學動能。同時,依托“科”字號宣傳平臺和科普e站等信息化平臺,面向廣大群眾持續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線上科普宣傳,組織黨員志愿者深入社區、鄉村普及生態文明、防災減災、低碳節能、健康養生等科普知識,倡導群眾抵制和摒棄婚喪嫁娶比闊氣、講排場、搞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為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孟斌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洪永林)

責任編輯:

  • 天涼好個秋

  • 瑞昌:淘野川景區項目將于國慶試營業

  • 項目建設正酣

  • 暢享科技宴 點燃科學夢

  • 天涼好個秋

  • 瑞昌:淘野川景區項目將于國慶試營業

  • 共青城市南湖三橋箱梁架設完成

  • 項目建設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