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寫生 創作永不停歇——九江著名水彩畫家李杏“五河匯鄱湖”寫生背后的故事
雖滿頭白發、步履蹣跚,但精神矍鑠、創作不止。近日,年過八旬的九江著名水彩畫家李杏通過九江市文聯,將一本凝聚15載辛勤創作汗水的《贛鄱大地——李杏水彩寫生作品集》贈送給了我市部分單位。這部作品集由九江市老藝術家李杏先生耗時15載,深入長江江西段沿線和環鄱陽湖周邊,踏遍全省境內五大河流、92個縣(市、區)的460多個鄉村,寫生創作1200多幅水彩作品,精選331幅入編成集。翻開這部水彩寫生作品集看到,三百多幅精美的水彩畫作品讓人目不暇接,畫家筆下的巍巍匡廬壯麗秀美、浩渺鄱湖漁舟唱晚、贛鄱兒女勤勞樸實......從2006年開始,從廬山美協主席、廬山畫院院長崗位上退休下來的李杏萌生了一個大膽想法,沿著江西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條江河進行寫生,以“贛鄱大地”為主題進行創作。15載寒來暑往,李杏憑著自己的信念和執著,行走在贛鄱大地上,以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深入“五河”兩岸民居古村,寫生江西大地歷史遺存,創作有生活情感的水彩畫作品,宣傳贛鄱文化和生態文明。
他甘愿自討苦吃堅持扎根生活寫生
早在2016年,李杏曾被中國文聯評為全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工作者,當時他已退休10年,時年71歲。
獲得這份殊榮他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更加堅定了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水彩畫藝術創作之路。
回憶2006年到鄱陽湖畔進行寫生創作的經歷,李杏也自嘲自己是:“自找苦吃”。當時沒有智能手機,自己也不會開車,隨身帶著地圖,每次外出都是乘坐公共汽車,記得當年第一次到南昌市新建縣(現為新建區)境內的鄱陽湖南磯山島上進行寫生創作時,從廬山下山后先后換乘了中巴車、鄉村客車、三輪車、摩的等,終于在天黑之前趕到了島上,當時正值冬季,天上飄著雨,饑寒交迫的他此時才意識到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怎么辦?”最后在一間無人居住的毛坯房艱難熬過了一夜。李杏說:“半夜冷醒后感到心灰意冷,質疑自己為何要如此這般自討苦吃?”借助手電燈光,他拿出筆記本寫日記鼓勵自己,希望第二天能畫出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
天剛蒙蒙亮,他踏上結冰的路面,深一腳淺一腳往湖邊尋找寫生場地。雨后初晴的鄱陽湖,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湖水波光粼粼、天空碧凈如洗。面對如此難得一見的寫生畫面,那一刻,所有的饑寒疲憊全部拋到了腦后,李杏激動不已,鋪開畫板全身心進行寫生,最終畫出了一幅滿意的《鄱湖日出》水彩畫。李杏說,在江西繪畫藝術界,每年有藝術家到鄱陽湖進行寫生創作,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持續15年,堅持不懈寫生的畫家,可謂屈指可數,只有他一個人堅持下來了。他說:“15年的寫生實踐,讓我更加堅信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更加堅守寫生即創作、而且是動了情的現場創作,更加堅定了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創作更多有生活、有溫度的作品奉獻給人民。”
他始終胸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
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火熱的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多年來,“不寫生、無創作”成為李杏的座右銘,他也因為這份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因為一幅幅精美的現場寫生的水彩畫作品而享譽省內外,成為江西水彩畫領域的重要畫家。他創作的水彩畫作品《甘泉鄉》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廬山別墅》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廬山雪》等六幅作品,入選中國美協第三次新人新作展;《春寒》等七幅,連續七屆入選中國水彩畫大展并獲金馬獎牌。
他的水彩畫作品已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等收藏。《贛鄱大地-李杏水彩寫生作品集》,已被中國三大圖書館(國家館、上海館、南京館)和首都館、重慶館、天津館、深圳館及中央美院館、中國美院館等收藏。九江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周光燦說:“老藝術家李杏始終胸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專注創作,他將鄱陽湖的波瀾壯闊、五河的生生不息,將沿岸的風土人情、自然文化,全部融進作品中,為九江文藝家隊伍作出了榜樣表率。”繪畫作品的好品質從哪里來?如何讓好作品層出不窮?透視《贛鄱大地-李杏水彩寫生作品集》,回望他15年如一日艱辛創作歷程,不難得出一些深刻啟示。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好作品產生在躍動的時代脈搏里、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李杏“扎”在贛鄱大地上,從一山一湖、一村一鎮“畫”起,“繪”出了贛鄱大地的富饒遼闊,“畫”出了鄱湖兒女生生不息,“描”出了紅土圣地的萬千氣象。生活是遼闊的也是細膩的,是靜水流深也是波瀾壯闊。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觀照人生百態、深入生活本質,摹寫社會實踐、謳歌人民奮斗,這或許正是《贛鄱大地-李杏水彩寫生作品集》火爆“出圈”的密碼。
他的藝術生命在創作的舞臺上常青
前兩年,李杏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將自己精心創作1200多幅水彩畫作品進行了認真整理、反復挑選出了331張,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裝幀精美的作品集是李杏15年腳步丈量贛鄱大地的汗水凝聚,出版加上多年的創作產生上百萬的費用,全部都是作者自付,這部作品集價值超百萬元。李杏說:“不少人說我傻,花了這么多精力和經費出了畫冊又不賣,可我覺得藝術無價,我要把更多的‘作品集’免費贈送給全省各級圖書館、讓藝術走近大眾、服務人民,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從青絲到白發,年過八旬的李杏仍沒有停止水彩畫創作的腳步。只是他的繪畫工具從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變成了現在隨身攜帶的小提包,繼續在寫生的路上行走。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從江西92個縣、環鄱陽湖5條江河一路走來,江西風景獨好的山河盡在筆下。李杏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寫生故事,愿更多藝術工作者心靈向生活打開,腳步向遠方丈量,推動九江文藝創作走向天高地闊的新天地。”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洪永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