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營商”助“贏商”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不僅是吸引投資、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生產力、吸引力,促進社會創新的重要基礎,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3月13日召開的全市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動員大會提出,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九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贏得區域競爭的最重要砝碼,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傳遞出我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持續釋放出支持創新、創業、創造的鮮明信號,旨在進一步凝聚真抓實干、奮發圖強的強大合力。
抓營商環境必須真抓實干,持之以恒。營商環境好不好、優不優,不是說出來、喊出來的,是企業和群眾感受出來的。如果企業愿意跟我們敞開心扉說真話,把我們當成自己人,那說明我們的營商環境被他們認可。如果“二期現象”“三期現象”頻現,企業家們積極動員親戚朋友來投資,那說明我們的營商環境真正成了企業投資的“吸金石”。為此,各級各部門,要學習杭州“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的做法,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按照大會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嚴格落實“企業安靜期”制度,高效推進“綜合查一次”,全面實行“入企掃碼”,加快推行非現場檢查,全面落實柔性執法,加強企業合規指導,把服務做在監管之前,多幫助企業、指導企業,促進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各縣(市、區)、各部門和單位要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大力推進“減證辦”“容缺辦”,推出更多“承諾免批”“集成審批”“極簡審批”,進一步簡化流程、優化服務、提升效率。
抓好營商環境,必須全力以為,合力而為。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不能輸、也輸不起的競賽,一旦掉了隊、落了伍,就會輸掉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雖然我們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取得了不小成效,走在全省第一方陣,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企業和群眾期待相比、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需要提檔升級。我們要對涉企監管、涉企融資、涉企服務、涉企訴求、涉企違規五大類問題精準發力、齊心協力,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腸梗塞”,推動惠企政策直達、主動兌現,真正做到“雙向奔赴”。同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完善人才安居、就醫、子女入學、創業服務保障等系列優惠政策。
抓好營商環境就必須對標對表,逐項落實,實現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大突破,高標準做到“跟過去比不一樣、在全省不一樣、企業感受不一樣”。要按照《九江市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中明確的五大類30項任務細化分解。這既是目標,也是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各行動牽頭單位要主動作為、一牽到底,及時解決各自領域存在的問題。各配合部門要積極履職、通力協作。各部門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帶頭干、負總責,讓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本單位工作的主流,成為干部職工的共識,以優質高效服務贏得企業和群眾認可點贊,讓企業家在九江有更多的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事關九江經濟興衰、事關全市長遠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沒有“局外人”,都是“當事人”。全市上下都要傾情投入,腳踏實地,起而行之,聞令而動,以“營商”助“贏商”,讓九江真正成為新時代投資興業的熱土、創新創業的沃土和奮斗者成就夢想的樂土。
(九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