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在行動】引才留才并舉 破解融資難題——市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永平談優化營商環境再發力
如何讓各類經營主體在九江安心扎根、舒心發展?這需要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需要始終與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3月13日,市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永平表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向好向優,務必要聚焦企業需求,抓改革、優服務,引才留才是關鍵,破解融資難題是重點。
3月13日10時50分,全市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一結束,市人社局隨即召開專題黨委會。徐永平第一時間傳達了全市動員大會的相關精神,部署下一步工作。會后,徐永平利用午休時間接受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的專訪。
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市人社局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政策?政策的落實情況如何?
徐永平表示,近年來,市人社局始終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優質人才服務為企業發展賦能增效。“為了支持企業引才,我們推出了人才跨江合作九條舉措,積極開展‘才匯九江’暨‘書記部長進校園’‘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等活動,引進了一大批急需緊缺及高層次人才。”徐永平直言,2023年、2024年我市引進本科以上人才總數超萬人。
為了服務企業育才,市人社局以人才項目為抓手,拓寬人才成長空間。2024年,我市有8位企業人才成功入選省級以上人才項目、6家企業獲批省級以上人才平臺,充分激發了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的創新活力、發展潛力。隨著去年九江市高級技工學校升格為九江技師學院,我市邁上了本科層次技能人才培養的新平臺。“市技工院校年均培養輸送技能人才達6000人,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徐永平介紹,為了助力企業留才,市人社局還全面落實人才生活補貼、落戶補貼等系列人才政策,2024年市本級兌現各類人才發展專項資金854.71萬元,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去年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九江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推出了20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舉措,每年拿出1000余萬元資金支持技能人才來潯留潯。
留住人才是第一步。對不少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而言,“融資難”“融資貴”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如何為創業初期的小微企業和個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徐永平指出,市人社局一直致力于構建“政策——創新——服務”的三維支持體系,一方面,從政策端推進創業擔保貸款工作,通過分層貼息和優質主體扶持期延長等機制,形成創業普惠性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從創新端打造“九派創業通”“綠色煉化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矩陣,打通重點群體及產業融資通道。“我們還從服務端通過降低申貸門檻、差異化擔保豁免、數字政務平臺建設等舉措,構筑‘線上申請+容缺受理’數字化服務機制,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長效支撐。”徐永平介紹,2024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5.86億元,在全省排名第二,完成了民生工程任務指標的295.34%,扶持2.23萬人創業,帶動13.79萬人就業。
只有把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排在優先日程,以“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鮮明態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要求,才能推動營商環境加快迭代升級、優化提升。徐永平說,接下來市人社局將從三個方面著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進一步優化人社營商環境。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大力實施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用足用好“5+2就業之家”,開展全市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用工服務專項行動,為求職者與企業提供高效精準的公共就業服務。
推動育才留才,激發創新活力。聚焦企業數字人才需求,定向培養數字化專業技術人才。推動技工院校設置我市重點產業鏈緊缺崗位專業。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并對實施成效突出的給予獎補。降低企業專技人才職稱申報門檻,推動職稱評審跨地區互聯互通互認。
深化惠企政策落實,提升市場滿意度。推進企業吸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直補快辦”行動。對符合條件的參保企業落實階段性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并實現“免申即享”。出臺《九江市補充工傷保險實施辦法》,解決新業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難題,實實在在為企業消除用工風險。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