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在行動】讓黃金水道發揮更大“黃金效益”——九江海關不斷促進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
九江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帷幕,從1980年4月1日拉開——“新華輪5號”貨船在九江海關關員的監管下從九江出發直航香港,結束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出口貨物不能直接外運的歷史。
四十五年漫漫征途,九江口岸深度融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在九江海關的護航下,從全省首家出口加工區成立到九江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從九江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所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到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獲批,從九江港口岸城西港區擴大開放到城西、彭澤、瑞昌“三港區”,九江外向型經濟日新月異、穩健前行。
先行先試改革創新
2023年11月21日,九江港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一口岸三港區”的對外開放格局正式形成。為進一步提升三港區之間貨物流轉效率,當月南昌海關就聯合江西省電子口岸在九江口岸上線全省首個“智慧聯動物流監管”平臺,實現各監管場所的外貿貨物智慧化流轉,企業辦事人員只需在電腦前輕輕點擊,就能完成查驗調箱等手續。
在九江海關持續用改革創新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添能助力下,九江口岸率先探索“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模式,積極投身昌九和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建設,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全省首票進口貨物“船邊直提”業務、全省首票“離港確認”“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業務、長三角區域外首票“聯動接卸”業務相繼落地九江,一項項“首次”讓九江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效應日益彰顯。
科技賦能破浪前行
九江海關的H986大型集裝箱機檢查驗設備,采取“非侵入式查驗”和“智能審圖”,在短短幾分鐘內便能完成對集裝箱內貨物的掃描檢查。在九江綜保區上線運行的全省首個特殊監管區域“大宗散貨管理系統”,解決了企業一單多車集中過卡的難題,年均節省企業報關以及車輛運輸等成本約200萬元。同時,九江口岸筑牢正面監管的“堤壩”,僅2024年,九江口岸就截獲有害生物33批次、149種次。
科技賦能九江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九江海關監管下,1980年至2024年,九江口岸年進出口貨物從1.1萬噸增長到314.8萬噸;年進出口集裝箱從0.35萬標準箱增長到15.64萬標準箱;年審核報關單從562票增長到32691票;九江海關年征收稅款從2.7萬元增長到19.4億元……這些詳實而鮮活的數字,正是九江外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優化服務助推開放
跨轄區“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業務的接連落地,助力跨境物流降本增效,九江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同比大幅下降。“區港一體+卸船快提”模式的實施,推動九江港將免費用箱期推行至綜保區,堆存時長由原來的9~10天縮短至1~2天。“分類監管+區內直轉”業務的全省首次落地,單票物流時間盈余40分鐘,降低成本500至800元。九江口岸營商環境的優化,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
推動江西首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擔保落地,2023年免征擔保金1147.41萬元;推動內河運費扣減政策實現轄區企業全覆蓋,兩年間扣減九江口岸189家企業內河運費近1億元;推廣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自助打印”模式,協定生效三年來使關區企業獲得關稅減讓約2562萬元。在九江海關“一對一”的重點培育下,轄區AEO高級認證企業突破兩位數,九江口岸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產量產值發生質的飛躍。
船堅且啟航,潮涌勇破浪。九江海關正把四十五載的拼搏沉淀化作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用高效監管、貼心服務,助力長江黃金水道發揮更大“黃金效益”,不斷促進九江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玉 劉博聰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朱曦薇)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