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 破除陳規陋習】湖口縣舜德鄉灰山村:“小積分”激發移風易俗“大效能”
為了改變現狀,該村結合村規民約實際情況,按照群眾意愿科學制定移風易俗尤其是厚養薄葬方面的積分細則、兌換規則,以戶為單位建立村民日常行為量化積分指標檔案,以“積分”的形式存入“存折”, 以“正向加分+負向減分”的方式進行動態管理,并組建“五老”、志愿者、村干部、“網格員”評分隊伍組織評分審核,按期公布村民量化積分結果,形成“職責明確、評定有效、兌換有據”的閉環模式。
在評分細則上,厚養薄葬、文明祭掃等被賦予不同的分值。一項項詳細的積分兌換規則,激發出村民們踐行鄉村文明、推動移風易俗的熱情。村“兩委”定期開展各類評選活動,選樹“五好家庭”等模范典型,群眾參與積極性明顯增強。
在積分機制的激勵下,村民們熱情高漲、競相比拼。灰山村引導村民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最大限度地發揮“積分制”在移風易俗這項工作中的杠桿作用,激勵群眾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
“這些積分是我今年通過參加文明勸導、主題宣傳等活動獲得的。”拿著兌換的菜籽油、濕紙巾、洗衣粉等物品,村民屈龍壽告訴記者,通過積分兌換物品,不僅是對群眾參加活動的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激勵。
如今,村里治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風氣逐步改善,這些變化都與積分制息息相關。積分制帶動鄉風文明有效提升,引導更多村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鄉村看得見又摸得著,文明鄉風可感更可及。“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創新積分兌換模式、完善長效運行機制,打造積分制示范點,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積分制典型,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共筑融洽的鄰里關系。”王愛勇表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