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可持續經營推動森林質量邁向更優
九江新聞網訊 近年來,武寧縣大力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不斷優化造林布局,挖掘綠化潛力,提升森林撫育水平,“綠色寶庫”的底蘊愈發深厚,森林不再只是簡單地“綠起來”,正加速邁向“優起來”的新境界。
在縣國營林場城郊分場,工人們入春后就開始補植楠木苗,這片樹林以前長滿了濕地松,樹種單一,且樹木老化情況嚴重。
縣國營林場城郊分場場長王建表示:“如果不改造的話,它的生長量就非常小,固碳能力也越來越低,生態功能是逐步降低的,所以需要更換、補充新的品種,提高它的生態功能。”
該縣這樣的退化林和低質低效林有68.6萬畝,從2018年開始進行可持續經營改造,目標就是通過改造讓樹木長得更快更好。城郊林場的樹林是20世紀90年代初種植的,主要樹種就是濕地松及杉樹,經過三十多年的生長,有些樹長得過密,部分林木生長不良,蟲害越來越多,被列入第三批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改造。通過對密度過高的樹木進行合理間伐,砍掉一部分長勢不好、有病蟲害的樹木,在空出來的地方補植鄉土樹種和耐蔭的珍貴樹種,同時在林下種植中藥材,實現“針葉樹+闊葉樹+中藥材”的立體經營。
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優,培育優質林木,實現森林質量提升。我們補種的樹種有楠木、木荷、楓香、酸棗等幾個品種,通過補植有利于改造林分樹種結構,培育針闊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效益。”
通過森林可持續經營建設,對退化林進行改造,推動森林更新演替,提高了樹種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增加了林農收入和森林的碳匯功能。2018年以來,全縣共完成中幼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15萬畝。
(山水武寧供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