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在行動】市應急管理局出臺“雙十條”硬措施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讓企業感到暖心!
市應急管理局出臺“雙十條”硬措施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程靜)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既能體現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也能為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提供“硬支撐”。近日,市應急管理局出臺全市應急管理系統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雙十條”硬措施,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大程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雙十條”硬措施,具體是指“十條便企措施”和“十條嚴禁措施”。“十條便企措施”即減少入企檢查頻次、嚴格控制專項檢查、深化包容審慎監管、彰顯處罰執行溫度、提升行政檢查質效、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持續培訓考試改革、加強政策咨詢服務、組織專家指導服務、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十條嚴禁措施”即嚴禁無計劃執法、嚴禁走過場執法、嚴禁隨意性執法、嚴禁“一刀切”執法、嚴禁變相檢查、嚴禁下達檢查指標、嚴禁違規審批、嚴禁以權謀私、嚴禁作風漂浮散漫、嚴禁干擾正常生產。
以優化行政審批服務為例,明確了項目審批“不等會、不過夜”,對申報材料暫時無法提供的進行“容缺辦理”,還將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條件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定級審批時限分別由45、20和15個工作日均壓減至10個工作日。“十條便企措施”還要求統籌制定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年度安全生產執法計劃,做到檢查對象不重復;要求檢查結果互認互通,避免多頭、重復部署和實施;要求審慎實施查封、扣押、停產整頓、停止供電等行政強制措施;要求全面實施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提示函“兩書同達”,幫助企業及時進行信用修復;要求在辦公場所設置人員去向牌和公布聯系方式,落實首問負責制;要求組織專家對重點行業企業逐家把脈問診,形成“一企一策”;要求充分利用各類平臺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等。
“十條嚴禁措施”主要針對執法、檢查、審批等內容,市應急管理局將設置舉報電話,收集市、縣應急管理干部職工違反“十條嚴禁措施”的問題線索,接受群眾監督。
“好的營商環境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加速‘奔跑’。”市應急管理局法規科(政務服務科)科長馬劍介紹,“市應急管理局建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每季度將對各縣(市、區)應急管理局和市局各科室(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度分析,并選樹一批先進典型,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為打造‘三個區域中心’、建設‘一個美好家園’,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貢獻應急管理力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