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興小學開展“彩虹泡泡龍”學科融合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桂溢馨)當科學實驗遇上語文課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濱興小學結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將科學實驗“彩虹泡泡龍”巧妙融入語文教學,開展了一場別具匠心的跨學科教學活動。這一創新舉措,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寫”,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活動現場,老師先為學生們講解“彩虹泡泡龍”實驗的操作步驟與原理,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與動手欲望。隨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用剪刀將塑料瓶從中間剪開,用濕巾和橡皮筋封住瓶口一端,接著調配泡泡液,并在濕巾上滴入各種顏色的色素。
準備工作完成后,學生們深吸一口氣,對著塑料瓶吹氣,瞬間,一條條色彩斑斕的“彩虹泡泡龍”噴涌而出,現場氣氛達到高潮,歡呼聲、驚嘆聲此起彼伏。
趁著學生們的興奮勁兒,老師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運用五感觀察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角度,細致描繪實驗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比如引導學生觀察泡泡的形狀與顏色,傾聽泡泡破裂的聲音,感受吹氣時的力度。在學生充分觀察后,老師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察與感受,為寫作積累素材。隨后,學生們將實驗過程與感受融入作文之中,妙筆生花。有的學生寫道:“輕輕一吹,無數泡泡蜂擁而出,紅得像火,粉得像霞,黃得像金,它們如同一個個夢幻的小精靈,在空氣中翩翩起舞。”
課后,學生們興奮地表示,這次跨學科學習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科學實驗的神奇與寫作的樂趣,原本覺得枯燥的寫作變得輕松有趣。家長們對學校的創新教學方式也贊譽有加,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顯著提升了孩子的寫作水平。
此次將“彩虹泡泡龍”實驗與語文習作教學相結合的跨學科活動,是教學改革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未來,濱興小學將繼續深挖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設計更多形式新穎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助力學生在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中,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