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引潮涌長江岸——瑞昌市資本招商推介大會側記
4月28日,瑞昌市榮譽國際酒店三樓國際廳內,LED屏上的“中國·瑞昌”字樣在深灰色地毯上投下淺影。沒有禮炮轟鳴,沒有鎂光燈陣,這場資本招商推介大會務實而緊湊的召開。

“今年1月,江西金控集團發起設立50億元規模的‘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與瑞昌市赤烏產業控股集團合作設立了規模5億元的‘九江市江金興瑞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未來顯示、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江西省金控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何中用一組數據為瑞昌背書。

瑞昌市委書記盧治軒的致辭簡短務實:“資本招商,是價值理念的共鳴,是長遠利益的共享。”他細數瑞昌的四大底氣——工業基因、開放格局、產業創新、營商品牌,從青銅冶鑄的歷史傳承到長江岸線的物流樞紐,從“中國焊接之父”潘際鑾的故里到“無證明城市”的改革實踐,這座贛北小城的產業雄心躍然紙上。
破局:從“青銅綠”到“科技藍”
瑞昌作為華夏青銅之源,其境內的銅嶺銅礦遺址是我國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大型銅礦遺址。這一抹悠久的“青銅綠”,賦予了瑞昌最深厚的工業基因,成為其產業發展的重要根基。

如今的瑞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拓展產業版圖。“瑞昌擁有19.5公里的長江優質岸線,19座天然深水碼頭,現已建成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綠色船舶產業園、核技術應用產業園、光電信息產業園等高新產業園區。此外,瑞昌坐擁戰略紅利,中部地區崛起、江西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九江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等重大戰略在瑞昌交匯疊加,瑞昌站在了歷史與機遇的交匯處。”瑞昌市副市長余水鋒在推介中介紹。
在產業發展布局上,瑞昌市圍繞光電信息、智能家居等傳統產業,以及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智慧綠色船舶、生物制藥、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等新興產業,設立了6支產業投資基金。瑞昌市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方華介紹道:“通過這些基金,瑞昌將進一步加大重點產業的招商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落地:資本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對于瑞昌的發展潛力,不少投資者早有洞察。作為第五次來到瑞昌的“老朋友”,本次簽約基金代表之一的易橋資本股權投資與資本市場部總經理黃京穩回憶緣起于去年10月的合作契機,贊賞道:“瑞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船舶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重振江州雄風,打造百億產業’這一宏偉目標,所以我們認為瑞昌地方政府有決心、有魄力、高效率,這是我們選擇與瑞昌合作的原因。”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瑞昌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也成為吸引投資者的重要砝碼。商事制度改革、土地集約利用獲評國務院通報表揚和政策激勵,“無證明城市”建設、高效辦成上學一類事等改革舉措獲得國家級推廣,營商環境在全省評價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這些實打實的成績,讓瑞昌成為投資者眼中的“熱土”。天風證券海南分公司總經理熊志威也對瑞昌市表示高度肯定,他透露正在為瑞昌儲備下一期債券,資金用途將涉及綠色金融等領域,計劃近期申報上海證券交易所。
篤行:長江之濱的小城大志
前不久剛發行的“25赤烏01”創下了江西省區縣級產投債“兩個第一”。

“本次債券是江西省第一只區縣級產投新增普通私募公司債券,同時也是九江市(包括市本級)第一只新增產投公司債,填補了省內同類債券發行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債券承銷商天風證券代表熊志威坦言,“市場反饋很好,吸引了各類投資人約3倍的認購倍數,這充分說明了資本市場對瑞昌區域經濟發展發展和對赤烏集團的認可。”

在本次大會上,零數農業、立德船舶智能機器人、九縱智能制造三個項目,以及產業投資基金、船舶港航產業基金、智能科技專項基金三只基金成功簽約。這些項目和基金的落地,將繼續推動瑞昌資本招商和產業投資邁向專業化、市場化、價值化,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發展循環,實現企業、資本、政府三方共贏。

夕陽西下,傍晚的長江泛起粼粼波光,大會的現場卻熱度不減。“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各類優質資本深化合作,借力資本的資源優勢,探索基金招商模式,加強基金投用管理,加快推動重點產業與資本要素的深度融合,讓更多的優質資本與優質項目在瑞昌促成合作、結成碩果,全力打造資本招商的‘瑞昌經驗’,以資本賦能新質生產力,為江西省和九江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出瑞昌更大貢獻。”瑞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魏堂華總結道。
沒有冗長的發言,沒有花哨的議程,這場大會的“靜水深流”恰是瑞昌的清醒——深諳資本邏輯,便以務實政策為舟、高效執行為槳,在長江經濟帶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當江潮拍岸聲透過落地窗隱約傳來,當資本的活水沿著19.5公里黃金岸線奔涌而入,瑞昌正以“資”為筆、以“產”為墨,在長江之濱書寫屬于小城的宏偉大志。(黃婷 熊昱康)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