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 銜接有度——瑞昌一幼聯合瑞昌二小、三小開展幼小銜接教研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王曉玲 柯鑫)4月29日,瑞昌一幼聯合瑞昌二小、三小開展幼小銜接教研活動,進一步推進幼小協同合作機制,推動雙向銜接。
本次教研活動匯聚多方力量。瑞昌市教育教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主任鄒聯峰攜教研員解晨瑛到場指導,第二小學黨總支書記周廣珍和第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付濟學率兩校教師團隊傾情參與,鄉鎮四所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各幫扶姐妹園園長與骨干教師及瑞昌一幼大班家長代表共計六十余人齊聚一堂。
各位領導、老師和家長們如約而至,在解說員的帶領下,觀察孩子們在戶外的游戲情況及區域活動情況,了解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特點 。
走進游戲現場,近距離觀摩孩子們的游戲活動。大家紛紛駐足觀賞、交流,感受自主游戲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為了幫助大班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朱映婷及楊秧老師創設了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區域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打破空間壁壘,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充分開發班級的角角落落,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的準備,科學幼小銜接。
蔡野田老師的語言活動《蜂蜜失竊案》,緊扣“誰是偷蜂蜜的人”這一主線,立足大班幼兒的語言及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活動中,幼兒化身“小偵探”,通過觀察畫面線索,模仿亨利警長的追蹤行動,沉浸式感受破案的緊張氛圍。在同伴討論、推理預測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體會到推理的樂趣,也在觀察分析中收獲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實現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社交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交流研討環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李俏珍作《從“幼”快樂出發 向“小”自信而行》主題匯報,她從課程建設、家園共育、校際聯動等維度,系統闡述幼兒園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探索經驗。通過構建“三階四維”銜接課程體系、建立跨學段教師協同教研機制、創新家校社深度共育模式,全方位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小學黨總支書記周廣珍在幼小銜接交流中表示,幼小銜接需聚焦孩子入學所需能力,提前引導。關于課程銜接,幼兒園要精準“送”,小學要科學“接”。他提議建立園校合作共研機制,以興趣和習慣培養為切入點,以課程建設為突破點。
在幼小銜接專題交流中,第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付濟學認為,幼小銜接的核心在于兒童能力與心理的科學過渡,需要小學與幼兒園雙向協同發力。幼兒園要夯實兒童生活自理、學習專注等基礎能力,以趣味課程激發入學期待;小學應設立科學適應期,用游戲化教學銜接過渡。雙方加強資源互通、師資互研,同時深化家校共育,凝聚教育合力,全方位為兒童成長搭建無縫銜接的發展橋梁。
隨后,家、校、園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幼兒園老師分享孩子在園身心、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銜接準備,小學老師則講述新生入學適應情況與能力需求。雙方圍繞習慣養成、課程過渡等展開深入探討。
大二班彭婉寧爸爸聚焦幼小銜接話題,分享了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收獲,同時提出多數家長普遍關心的困惑,如是否需提前學習拼音、數學等學科知識,如何營造家庭學習氛圍,以及怎樣培養孩子自信心等。他還表達了對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充分信任,堅信園所能夠科學、全面地做好相關銜接,為孩子們的成長筑牢根基。
教育教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主任鄒聯峰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他從政策法規維度深入剖析,精準解讀國家幼小銜接工作的戰略導向與目標要求,為宏觀把握工作方向提供理論支撐。在實踐層面,他圍繞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方法創新、家園校協同機制構建等方面,提出兼具針對性與實操性的指導意見,為幼小銜接工作勾勒出科學詳盡的行動框架,為后續工作開展明晰路徑、指明方向。
“幼”和“小”走在一起,“銜”的是教育智慧,“接”的是兒童未來。此次幼小銜接家校園聯動教研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加深了家校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更為孩子們的幼小銜接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家校園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