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武蛟鄉:人大代表當好“三員” 服務鄉村振興
九江新聞網訊(梁文婧)在我市常態化推進“進百姓門、排千企憂、暖萬家心”干部作風大提升活動中,武蛟鄉人大立足本職,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獨特優勢,扎根基層、傾聽民意、為民辦實事,以“三員”生動實踐,踐行人大代表職責,書寫鄉村振興一線篇章。
當好“田埂調研員”,讓民聲民意成為發展指南針。“油菜花海周邊能不能增設停車位?”“馬拉松賽道沿線需要更多便民服務站!”在武蛟鄉人大代表聯絡站,這樣的群眾建議被迅速記錄、分類交辦。今年以來,鄉人大創新開展“代表趕集”活動,組織代表每季度走進村組、田間、商鋪,通過“板凳會”“鐵肩夜話”等形式,收集群眾對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的“金點子”。
針對鄉親們反映的“旅游配套不足”問題,代表們形成專題調研報告,推動鄉政府盤活“茅屋下·歡野湖畔”項目,新增生態停車場2處、特色攤位30余個,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增收。
當好“項目監督員”,為鄉村振興注入硬核動能。“車馬湖生態修復工程進度如何?”“免費午餐提標資金是否落實到位?”在武蛟鄉重點項目現場,人大代表組成的“民生觀察隊”直擊問題要害。鄉人大建立“代表問政”機制,對民生工程實行“清單式”監督:看工地進度、查賬本明細、訪群眾滿意度,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在監督助推下,全鄉民生實事跑出“加速度”:赤湖水域治理提前完工,南陽河“十里畫廊”初現雛形;免費午餐標準從每餐5元提升至“6+N”,惠及全鄉80余名學生;農村公路管養實現“路長制”全覆蓋,修復破損路面15處……
當好“暖心聯絡員”,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里。“多虧代表幫忙,我家孩子才能繼續上學!”脫貧戶王大姐口中的“幫忙”,源自鄉人大“代表幫幫團”的結對幫扶機制。代表們主動認領“四助”任務:為留守兒童開設“青苗課堂”,幫困難家庭對接“就業車間”,攜醫療隊進村開展腦卒中篩查……截至目前,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7件。
從助力“農文旅融合”到守護“綠水青山”,從推動項目落地到化解民生難題,武蛟鄉人大代表踐行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通過當好“三員”,人大代表將繼續為武蛟鄉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向前邁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