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1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江西省擬推薦候選人名單公示!
時間:2025-05-14 17:00:00
來源: 江西文明網
文明江西發布
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江西省擬推薦候選人名單公示
九江的葉正會入選



根據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國文明網有關要求,按照規范推薦評議工作程序,現對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江西省擬推薦候選人名單予以公示(名單附后)。
廣大干部群眾對擬推薦對象如有異議,可通過信件、郵件、電話等方式于2025年5月16日之前向江西省文明辦反映。
公示時間:2025年5月12日—2025年5月16日
聯系電話:0791-88912563、0791-86849193
傳真:0791-88912563
電子郵箱:haoren@jxwmw.cn
地址:南昌市紅谷灘區臥龍路999號
郵編:330036
江西省文明辦
2025年5月12日
蔣音悅:單親女孩堅守11年,用愛守護生命最后旅程(鷹潭·貴溪市)
蔣音悅,女,1984年11月生,江西省鷹潭市愛在始終志愿者協會副會長。她曾是一個內心孱弱的女孩兒,父親的早逝讓她感受生命的遺憾,2014年蔣音悅親眼見證安寧療護的治愈之力、溫暖之心,從此毅然投身成為一名全職的安寧療護志愿者。在服務中,無論刮風下雨,只要有人需要,她都趕去,多次半夜到農村為老人家做安寧療護。踐行志愿服務11年里,她服務了數十位臨終老人,有時候為了讓老人能安詳、體面地離去,她還為他們仔細清理污穢,擦洗身子,更換衣物。2021年在鷹潭市愛在始終志愿者協會正式注冊成立之際,擔任愛在始終志愿者協會副會長,更是24小時實時在線。她以溫柔的陪伴和堅定的信念,為老人們帶去溫暖與希望,書寫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安寧療護佳話。獲“江西好人”“鷹潭好人”等稱號。
賈曉群:退休女工身患癌癥仍堅持10年做公益(萍鄉·湘東區)
賈曉群,女,1958年12月生,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峽山口街濱河花園社區志愿服務隊隊長。她是一位退休女工、癌癥患者,2015年加入志愿者組織后,成為一名專職志愿者,每天堅持做公益,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活動900多次,服務時間超8000小時。2015年3月,她組建濱河花園社區志愿服務隊,籌集資金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進行關愛,帶頭整治環境衛生、勸導不文明行為,為社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獲“江西好人”、萍鄉市優秀志愿者、“萍鄉好人”等稱號。
高武:退役軍人勇救落水孩童,用生命完成最后托舉(上饒·鄱陽縣)
高武,男,1983年1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蓮湖鄉表恩村村民、武警退役軍人。2025年5月1日上午,高武帶著妻女到浙江省溫州市楠溪江阿青燒烤露營地度假。上午10時許,正與妻女在岸邊游玩的高武突然看到一名9歲男孩不慎滑入湍急的江水中。千鈞一發之際,高武毫不猶豫跳入水中,入水后他始終將孩子高高托起,自己的頭部卻淹沒在水下,像一座沉穩的“人橋”,用身體為孩子撐起呼吸的空間,任憑急流將他推向更危險的深處。在湍急的河水中托舉孩童近20分鐘后,男孩最終獲救,他卻因體力不支溺水,經搶救無效不幸遇難。2025年5月7日,高武被溫州市永嘉縣公安局認定為見義勇為。
曾玉:兩人游玩不慎落水,村民竭力挽救兩條生命(贛州·信豐縣)
曾玉,男,1972年6月17日生,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大塘埠鎮沛東村村民。2024年8月31日傍晚,嶺足下小組村民李燕和12歲的外甥在桃江河邊游玩,兩人不慎雙雙落水,在洶涌的水流中掙扎。千鈞一發之際,曾玉聽到了呼救,他迅速拿起身邊的游泳圈沖入水中,毫不猶豫地向溺水者游去,成功接近了第一名溺水者,將游泳圈套在其身上,再將他奮力帶向岸邊。然而,還沒等他喘口氣,另一人被水流沖到河中央,此時的曾玉,體力消耗很大,他沒有絲毫遲疑,再次轉身躍入水中,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第二名溺水者也被成功救上岸,而曾玉卻癱坐在地氣喘吁吁,在確認溺水者無生命危險后悄然離開。獲“江西好人”“贛州好人”等稱號。
劉三菊:六旬老人徒手爬樓,單手托舉解救“卡脖”女童(宜春·樟樹市)
劉三菊,男,1965年12月生,江西省宜春樟樹市臨江鎮王家圳村村民。2024年7月3日早上6點左右,家住樟樹市臨江鎮錦豐花園小區的一名5歲女童為尋找家長爬上窗臺,不慎頭部被卡在護欄里,整個身子懸在半空。危急關頭,熱心鄰居劉三菊挺身而出,僅用20秒便徒手爬上三樓。到達三樓后,他一邊輕聲安撫小女孩:“小朋友,不要怕,爺爺抱住了你!”。由于小女孩被卡位置特殊,加上恐懼掙扎,他多次嘗試均未成功。于是他調整姿勢,用單手穩穩托舉著小女孩,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等待后續救援。最終在他雙手托舉7分鐘后,女孩成功獲救。獲“江西好人”“宜春好人”等稱號。
洪風平:環衛工人拾金不昧守底線,多方找尋失主歸還15萬現金(景德鎮·樂平市)
洪風平,女,1976年8月生,江西省景德鎮京環樂平分公司環衛工人。2024年12月3日上午10:30,洪風平跟往常一樣認真檢查她所負責的街道路面衛生。在經過一家銀行門口時,她發現了一個白色塑料袋,起初以為只是垃圾袋,打開一看里面是厚厚的一沓現金,整整15萬元,當時她就緊張起來。擔心失主一會兒會找來,于是洪風平在路邊等。十幾分鐘過去了,沒有等來失主,她果斷選擇了報警。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失主周勝華帶著兒子找到了派出所,并講述了自己丟錢的過程,感動得握著洪風平的手不放,掏出的感謝紅包卻被洪風平堅決推回。獲“江西好人”“瓷都好人”等稱號。
葉正會:矢志不渝,父子接力守護紅軍烈士墓91載(九江·武寧縣)
葉正會,男,1950年2月生,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羅溪鄉坪港村村民。1934年5月,紅十六師在九江武寧羅溪鄉斜港村陽巖尖附近戰斗,團長蔡邦云等在此英勇犧牲。戰斗結束后,葉正會的父親葉長和及部分群眾,將英勇犧牲的蔡邦云和紅軍一一掩埋,從此葉長和一直照看著蔡邦云等烈士的墳墓。1985年,父親葉長和去世,葉正會接過父親義務守墓的接力棒,每年都會親自清理墓地周圍的雜草,修補墓碑上的字跡。如今,葉正會也已75歲高齡。他有兩個心愿,一是找到蔡邦云的家人,完成父親的遺愿;二是宣傳陽巖尖戰斗,讓更多人知道英雄的故事。91載真心守望,葉正會父子用中國農民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英烈的敬仰與感恩之情。獲“江西好人”等稱號。
陳家斌“老黃牛”40載守護綠水青山,用鐵尺丈量生態賬(吉安·永新縣)
陳家斌,男,中共黨員,1967年6月生,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三灣林場一名普通護林員。40年來,他扎根深山,以腳步丈量青山,用汗水澆灌綠意,守護家鄉生態。每天清晨6點便帶上工具包、水壺和干糧,開始6小時的巡山工作。他熟悉林區每一片山坡、每一條溪流,甚至能通過鳥鳴判斷林間異常。巡山時,他總是一邊清理雜草、排查火險隱患,一邊向村民宣傳防火知識。除了日常巡護,陳家斌還被聘為永新縣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專門參與破壞生態環境案件的審理,以另一種身份守護著綠水青山。2015年,他加入永新縣志愿者協會,先后擔任敬老部和助殘部負責人,將滿腔熱忱傾注于幫助孤殘老人,成為鄉親們口中的“貼心崽”。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江西好人”“吉安好人”等稱號。
周甜:金牌講解員14年用心用情傳播“八一”革命故事(南昌·西湖區)
周甜,女,1990年5月生,中共黨員,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宣教科科長。“面帶微笑,佩戴好耳麥、小蜜蜂和擴音設備”,周甜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中,滿懷熱情地進行一場又一場講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八一”故事常講常新。14年的時間,周甜為1200余萬世界各地觀眾講述建軍故事5500余次,重大接待200余批次,各類外出借調任務260余批次,前往遼寧、陜西、寧夏等全國30余地市開展宣講300余次,輻射觀眾3000余萬人次,用聲音傳播著紅色基因。 獲全國紅色故事金牌講解員、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江西省三八紅旗手、“江西好人”等稱號。
蘆月英:堅強母親守護腦癱兒子50載,真情演繹偉大母愛(新余·仙女湖區)
蘆月英,女,1953年6月生,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鈐陽辦事處白田村委輞江村小組村民。小兒子先天性腦癱還伴有小兒麻痹,她無微不至、日夜守護著,給兒子捶背捏腿、活絡筋骨,幫助兒子刷牙洗臉、更換衣服,把兒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再忙碌著做早餐、整理家務、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蘆月英堅守了50年。2022年丈夫萬長平在菜地干活時突發腦出血,下半身癱瘓,生活逐漸不能自理。她毅然以柔弱的肩膀扛起照顧全家的重任,用愛撐起一片天,她的事跡被鄰里鄉親傳為佳話。獲“江西好人”等稱號。
吳桃祥:“好妻子”29年照顧癱瘓丈夫,挑起重擔培養孩子成才(吉安·新干縣)
吳桃祥,女,1969年3月生,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金川鎮富家園村村民。1996年10月,吳桃祥的丈夫在幫別人做泥工時因腳手架坍塌仰面摔下,導致頸椎粉碎性骨折,脖子以下全身癱瘓,后續治療欠下了10多萬元的債務,所有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吳桃祥肩上。為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吳桃祥就像一臺不停歇的機器,沒日沒夜操勞,一刻不停。她用29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不離不棄照顧高位截癱的丈夫,照料生病家婆,撫育幼子成才,以柔肩扛起家庭重擔,用自己的行動訴說了一段著責任與愛的動人故事,她演繹了一位普通農婦、一位妻子的大愛和傳奇。獲全國五好家庭、“江西好人”等稱號。
楊貴風、曹宗臆:平凡夫妻5800天的守護日記(撫州·東鄉區)
楊貴風,女,1967年8月生,曹宗臆,男,1965年4月出生,夫妻兩人均為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金峰街道東化社區居民。夫妻倆生活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丈夫曹宗臆的個人工資收入,一家人日子過得并不富裕。16年前,他們收養了先天殘疾遭遺棄的嬰兒二郎,即便生活的重擔壓得有些喘不過氣,卻從未因生活艱辛而退縮。二郎自幼身體發育比同齡人遲緩,還患有天生腦萎縮。為讓他接受更多外部刺激、加強運動,只要天氣好,楊貴風就帶他去佛嶺水庫 “壓馬路”。從訓練二郎用殘疾肢體吃飯、洗澡,到教他走路,再到學會騎自行車,楊貴風夫婦在 5800 多個日夜中始終不離不棄。獲“江西好人”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