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攻克復雜鼻竇病變 解除患者病痛
九江新聞網訊(李芷欣 劉奇光)近日,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與口腔科強強聯合,成功為一名慢性牙源性鼻竇炎伴上頜骨病變患者實施“經鼻內鏡下右側鼻竇病損切除+下鼻道開窗+拔牙術”,通過微創技術一次性解決鼻竇感染與牙源性病灶雙重問題。患者術后一周復查顯示,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鼻腔通氣功能恢復,對手術效果給予高度評價。此次跨學科協作不僅為患者帶來顯著療效,更為復雜鼻竇病變的診療提供了創新范式。
患者因“右側面部腫痛5天”入院,檢查發現其右側上頜骨部分斷裂缺如,上頜竇腔內可見牙根包埋及液氣平面,診斷為“慢性牙源性鼻竇炎(右)”。據眼耳鼻喉科副主任聶海清介紹,該患者因牙源性感染長期未得到控制,導致上頜竇內形成膿性分泌物積聚、壞死肉芽組織增生,且右上頜第6腭側殘根與竇腔形成貫通口,傳統單一科室治療難以徹底清除病灶。
針對患者復雜病情,眼耳鼻喉科與口腔科團隊聯合制定手術方案,分階段完成治療:一是口腔科門診預處理:在神經阻滯麻醉下,口腔科鐘震醫師先行拔除右上牙4、5、6,擴大上頜竇與口腔貫通口,為后續手術創造通道;二是內鏡鼻竇手術:轉入手術室,全身麻醉后由主刀聶海清醫師、助手劉奇光醫師經口腔貫通口以及下鼻道開窗口將上頜竇內膿性分泌物以及壞死肉芽組織清除干凈,口腔科鐘震醫師繼續拔除右上頜第6腭側殘根,骨膠原及纖維膜填塞拔牙創口,對位縫合口腔黏膜,聶海清醫師經下鼻道開窗口檢查:上頜竇竇腔內無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隨后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綿填塞右側下鼻道,手術圓滿結束。
術后一周,患者復診時鼻內鏡檢查顯示:右側下鼻道引流口開放良好,鼻腔內無膿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對位整齊、無紅腫,面部疼痛完全消失。他激動地說:“原本以為要反復多次手術,沒想到一次就解決了所有問題,現在呼吸順暢,吃飯也不疼了!”
眼耳鼻喉科團隊提醒,牙源性鼻竇炎多因牙根感染、牙周病等累及上頜竇引發,常見癥狀包括面部腫痛、鼻塞、流膿涕等。若出現上述癥狀且長期不愈,應及時至正規醫院進行鼻竇CT及口腔檢查,避免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眼耳鼻喉科在復雜鼻竇病變治療領域取得新突破,彰顯了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的優勢。未來,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將持續深化學科融合,為復雜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