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倡導文明過節新風尚,連日來,九江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包粽子、編五彩繩、畫五彩蛋……和諧鄰里共品悠悠粽香,共話端午習俗,處處洋溢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
5月28日下午,武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攜手武寧縣第九小學開展“粽情端午傳古韻 文明實踐潤童心”主題活動,為學生們帶來一場沉浸式傳統文化體驗。
活動伊始,老師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隨后的知識問答環節,面對一個個有趣又充滿挑戰的問題,學生們踴躍搶答,既增長了知識,又收獲了喜悅。
在“巧手包粽子”實踐環節中,學生們分組協作,在志愿者和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大家一起折粽葉、填糯米、放餡料、綁絲線,每一個步驟都學得認真、做得仔細,大家都沉浸在動手實踐的樂趣中。
活動現場,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在志愿者和老師的耐心指導下,穿針引線、填充艾草、收繩綁帶,一個個造型精美、香氣四溢的手工香囊在孩子們手中誕生。
近日,太平關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主題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感受端午節日的氛圍。
活動現場,志愿者向孩子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以及懸掛香包和艾葉的作用,讓大家對端午節有了更多的認識與了解。隨后,志愿者為孩子們分發材料包并耐心講解制作流程,大家耐心縫制,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樂趣和成就感,忙得不亦樂乎。
盧老師給大家詳細講解端午節的歷史文化,耐心向大家講解并示范制作技巧和步驟。大家跟著步驟小心翼翼地穿針引線,不一會兒,一個個顏色各異的香包雛形便在大家手中誕生。
過程中,留學生們積極與盧老師互動交流,學習如何縫制香包。同時,盧老師還帶領大家研磨香料,讓大家在研磨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制作香包的樂趣。
5月28日,修水縣上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到敬老院開展上奉鎮“粽情端午,同慶佳節”文明實踐活動,為老人送去節日的溫暖與關懷。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圍在一起,與老人們親切交流,一邊包粽子一邊嘮家常。折粽葉、填糯米、放餡料、裹葉子、扎棉線……一雙雙巧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形態各異的粽子就擺滿了桌面,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又融洽,充滿了歡聲笑語。
5月25日,海會鎮光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巾幗巧手包粽子 濃情端午粽飄香”活動,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傳遞溫暖與關懷。
活動現場,糯米、紅豆、粽葉等食材整齊擺放,清香四溢。村民圍坐在一起,捋粽葉、做漏斗狀、填糯米、壓緊實、封口、扎捆,巧手翻飛,不一會兒工夫,一只只形態各異的粽子就在歡聲笑語中誕生了,現場氣氛熱烈融洽。
5月24日,廬山西海風景區柘林鎮司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粽葉飄香、歡聲笑語,一場以“關愛留守兒童 共享濃情端午——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吸引了近20位小朋友熱情參與,活動現場歡聲笑語不斷,節日氛圍濃厚。
上午9時,活動在“童手包粽”環節中拉開帷幕,廬山西海紅色娘子軍巾幗志愿服務隊隊長黃貴香現場示范粽子包法。孩子們在志愿者協助下折葉、填米、扎繩,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粽子逐漸成形。
5月28日,永安鄉張家渡社區演藝大廳人頭攢動,歡聲笑語不斷。一場由張家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的“慶端午”文藝匯演精彩上演,為廣大居民送上節日文化盛宴。
活動在氣勢恢宏的鑼鼓表演中開場,鏗鏘有力的鼓點瞬間點燃現場氛圍。活力四射的廣場舞、詼諧幽默的方言小品、激情澎湃的紅歌聯唱,將傳統節日韻味與現代生活氣息巧妙融合。
5月29日,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傳承端午記憶,共賞傳統之美”端午節主題活動。村民們齊聚禮堂,觀看涌塘村黃梅戲劇團帶來的黃梅戲《賣油郎》《四郎探母》等經典劇目,共賞傳統文化。村民自創《移風易俗三字經》以竹板快板倡導“生厚養,喪簡辦”,朗朗上口的唱詞贏得陣陣掌聲。活動尾聲,“傳承端午記憶,共賞傳統之美”的標語,不僅映照著村民們臉上滿足的笑容,更讓“紅事簡辦、白事儉辦”的新道理,順著唱戲、打快板的熱鬧勁兒,實實在在走進了大伙兒心里。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