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在行動之一把手訪談】以更優服務厚植 稅收營商環境沃土——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琰談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展現新擔當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而稅收營商環境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市稅務部門聚焦市場主體需求,以政策惠企、法治護企、創新強企為抓手,持續優化稅收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琰接受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專訪,詳細介紹了我市稅務部門在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等方面的舉措與成效。
“近年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非公經濟創造了全市62.9%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全市69.2%的稅收。全市稅務部門認真貫徹‘兩個毫不動搖’工作主基調,充分發揮稅收職能,全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李琰表示,稅務部門始終將服務民營經濟作為重點,先后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8條、服務制造業9610工程15條等舉措,并推動設備更新、“以舊換新”等政策落地,2024年以來,累計向120萬戶次納稅人精準推送政策信息145萬條;積極與金融部門合作,推出“稅惠貸”等金融產品,累計幫助3307戶企業辦理銀稅互動貸款44.5億元。
“我們堅持‘政策找人’,讓企業應享盡享稅費紅利。”李琰介紹,通過“稅企面對面”懇談會、“春雨潤苗”專項行動等,全市稅務部門2024年以來共舉辦182場企業座談會,推行百強民企納稅服務專員工作制,實現“一人一企、專向對接”,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九江稅務嚴格執行《華東區域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024年以來行政處罰數量同比下降31%;嚴格落實‘企業安靜生產期’制度,創新推行‘掃碼入企+碼上監督’,最大程度讓企業安心靜心發展。”李琰表示,全市稅務部門落實“首違不罰”清單,對3310起案件柔性執法,實現“執法有溫度、監管有力度”。
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市稅務局設立11個公職律師調解中心,提供法律咨詢70余次,并聯合多部門在全市實體化運行“九派優保”社保費爭議處理機制,全年實現行政訴訟“零發生”。“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家企業都能感受到稅收執法的公平正義。”李琰說。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李琰介紹,稅務部門通過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落實研發加計扣除、助力綠色轉型等措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近三年,九江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9.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達125億元,年均增幅9.2%。以九江萍鋼為例,在稅務部門支持下,近三年來累計享受各項稅費紅利5.7億元,助推企業從傳統制造變身為“生態工廠”。
“稅收政策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我們要讓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生產力。”李琰表示,下一步,全市稅務部門將持續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從政策“硬支撐”和服務“軟環境”雙向發力,加速企業創新成果轉化。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沈明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