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完成新發現38處文物點實地調查工作
九江新聞網訊(魏瑋)近日,潯陽區文物局順利完成新發現38處文物點的實地調查工作,為潯陽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注入新動力。此次調查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全面掌握區域內文化遺產的分布和保存狀況。
本次實地調查行動中,潯陽區普查隊伍,運用先進的測量、攝影和記錄技術,對新發現的文物點進行了詳細勘查。工作人員不僅對文物點的地理位置、建筑結構、歷史背景等進行了精準記錄,還對其保存現狀和面臨的風險進行了評估。
經過為期數月的艱苦工作,普查隊伍成功完成對原光華學校、老地委大院主辦公樓、原九江市中成藥采購站、農業協會革命舊址等38處新發現文物點的實地調查。新發現文物點涵蓋古遺址、工業遺址、壁畫、碑刻、近現代重要史跡等多種類型,為潯陽區的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其中,大校場東南(老市委大院)原九江市檔案館舊址的發現尤為引人注目,該建筑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建筑面積740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后成為市檔案館辦公樓,90年代市檔案館在北面蓋新辦公樓后,作為檔案庫房使用,檔案館遷八里湖后,現為市委機關幼兒園使用。在大院的老建筑群中,仍是有特色的一棟建筑,對研究潯陽區的歷史變遷和建筑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潯陽區文物局將根據此次調查成果,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規劃,加大對新發現文物點的保護力度,積極推動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讓文化遺產更好地惠及民眾。同時,還將繼續開展新發現文物點普查工作,讓更多文物點能及時被發現,從而制定好針對性保護措施,確保文化遺產的傳承。
此次新發現文物點實地調查工作的完成,不僅豐富了潯陽區的文化遺產“家底”,也為推動文化強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讓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