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河戲走進潯陽區外國語實驗小學
九江新聞網訊 2025年6月4日,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實驗小學的校園內鼓樂齊鳴、戲韻悠揚。由九江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與廬山文化館承辦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此拉開帷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河戲傳承人程月華老師攜團隊走進課堂,為師生們帶來一場沉浸式傳統文化體驗。
活動現場,程月華老師以“西河戲的前世今生”為題,從劇種起源、唱腔特點到經典劇目,為師生們揭開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秘面紗。她手持折扇,聲情并茂地講述:“西河戲講究‘手眼身法步’的協調,比如這‘云手’動作,需如行云流水,既要有力道,又要顯柔美。”
互動環節中,程月華老師將課堂變成“練功場”。她先示范了西河戲的經典臺步——“圓場步”,只見她腳尖輕點,步伐輕盈,裙擺隨動作翻飛,宛如畫中仙子?!翱?,腳跟先著地,再慢慢過渡到腳尖,身體保持端正,就像在云中漫步。”學生們跟著模仿,有的踉蹌幾步,有的忍不住笑出聲,但都學得格外認真。
“再來試試‘亮相’!”程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們立刻挺直腰板,雙手握拳于腰間,眼神堅定地望向前方。程老師逐一調整學生的姿勢:“肩膀要沉,眼神要有神!”在她的指導下,孩子們的動作逐漸有模有樣,甚至有幾位學生“戲癮”大發,主動要求加練。
此次活動如同一粒文化火種,點燃了外國語實驗小學師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情。從戲服紋樣里的歷史密碼到唱詞字句中的家國情懷,師生們不僅觸摸到了非遺技藝的筋骨血肉,更在沉浸式體驗中領悟到中華文化的深邃與博大。此次活動不僅為校園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基因,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我是非遺小傳人”的種子。
(外國語實驗小學供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