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賦能兜底線 精準救助暖民心——九江市創新醫療救助經辦,兜牢醫保民生底線
九江新聞網訊(陳洋洋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余超)為切實兜牢基本醫療保障底線,緩解困難群眾醫療負擔,九江市以醫保基金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為契機,圍繞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待遇享受,優化服務理念,轉變工作作風,創新經辦模式,積極探索醫保數據篩查、比對、共享及賦能機制,實現醫療救助“免申即享”、應享盡享。今年以來,全市累計篩查23.85萬人次,精準識別符合醫療救助條件但未享受待遇665人次、傾斜救助166人次,主動發放醫療救助資金342.13萬元、傾斜救助資金66.81萬元,用“主動服務”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讓醫療救助惠民政策直達群眾“全覆蓋”,切實讓群眾感到醫療保障就在身邊,黨的關懷就在身邊。
以數據篩查為基,轉服務理念,變“被動申請”為“主動服務”
轉變服務模式,創新醫保經辦服務模式,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精準落實醫療救助待遇機制的方案》,建立醫療救助“免申即享”經辦規程,將醫療救助待遇落實從“被動申請”轉為“主動服務”。定期數據篩查,每季度對未享受“一站式”醫療救助的人員名單及費用進行篩查,精準識別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群體;對篩查出的未及時享受待遇的群眾,醫保工作人員主動對接告知,確保救助惠民政策應享盡享。年度數據匯集,每年1月對上年新增救助對象開展身份認定前3個月醫療費用追溯,確保醫療救助對象“一個不落”。
以數據共享為魂、轉運行機制,變“各自為政”為“部門協同”
定期推送醫保數據,醫保部門每月向相關部門及縣(市、區)推送醫保領域防貧監測數據,確保因病致困人員“早發現、早識別、早救助”,形成“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的精準識別模式。健全數據共享機制,醫保與民政、農業農村、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協作,建立月度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救助對象身份信息、參保狀態、醫療費用等核心數據及時動態更新。深化部門協同共治,通過跨部門協同聯動,全市已實現救助對象動態管理下的“應納盡納”,確保群眾及時享受相應醫療待遇。今年以來累計共享數據30余萬條,為精準落實救助政策筑牢信息基石。
以數據比對為要、轉經辦速度,變“月度報銷”為“即收即辦”
針對困難群眾墊資壓力大、報銷周期長等問題,全市醫保部門優化報銷流程、提升經辦速度。優化報銷流程,在醫療救助納入“一站式”結算的同時,強化數據動態比對,凡符合醫療救助條件且未及時享受的,發現一起立即推送一起。縮短報銷時限,及時受理醫療救助手工(零星)報銷,當天受理當天審核當天答復,將審核通過后的撥款時限從省定標準“不超過30個工作日”壓縮至“不超過10個工作日”,以“資金提速”提升救助實效。今年以來,全市已通過提速機制讓831戶困難家庭及時獲得救助,群眾點贊道“這份送上門的關心,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心里暖暖的!”
以數據賦能為機、轉工作作風,變“單向宣傳”為“立體互動”
全市醫保部門著力構建“定向”+“雙線”+“雙向”三維宣傳體系。堅持定向推送,根據醫保數據平臺識別信息,定向對特困(孤兒)、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發送短信提醒,并聯合基層干部入戶“一對一”講解救助流程。堅持“雙線”宣傳,線上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短視頻、動畫,通過政府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高頻推送;線下在定點醫藥機構、社區(村)張貼海報、發放“政策明白卡”,借助村廣播、社區宣傳欄形成“視覺+聽覺”立體宣傳矩陣。堅持“雙向”互動,以全市四級經辦服務網絡為基礎,在廣泛開展醫療救助待遇政策、經辦流程宣傳的同時,積極開展幫辦代辦,進一步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同時,強化“醫保明白人”隊伍建設和培訓,讓群眾以自身事宣傳身邊人,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醫保共濟政策的溫暖。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