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廬山西海風景區: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書寫為民服務新答卷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廬山西海風景區堅持將作風建設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干實效,書寫為民服務新答卷。
凝聚思想共識 吹響作風建設“沖鋒號”
廬山西海風景區構建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學、專題讀書班研討學、支部主題黨日深入學的三級聯動機制,幫助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針對流動黨員管理這一難題,廬山西海風景區建立“郵寄+線上”雙軌學習模式,依托“學習強國”等平臺推送學習內容、典型案例剖析等,引導流動黨員“離家不離學”,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學習不掉隊”。
廬山西海風景區還著重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等重點對象的學習教育,舉辦專題培訓班。“我們精心設置了警示教育課程,通過剖析反面典型案例,教育黨員干部以案為鑒,筑牢廉潔自律防線,助力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廬山西海學習教育專班負責人說。
聚焦民生關切 架起黨群連心“暖心橋”
“以前晚上輕易不敢出門,就怕不小心摔倒。現在村里裝了新路燈,晚飯后我也能和老伴悠閑地散步,心里別提多舒坦了。真心感謝鄉里的同志,把幫扶工作做到了我們心坎上!”廬山西海巾口鄉上畈村八組余爺爺激動地說。據了解,巾口鄉依托“巾日訪談”,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村組訪民情、聽民意,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21條。針對群眾反饋夜間出行問題,鄉黨委迅速行動,在上畈村和棠廈村投入10余萬元安裝照明燈,維護群眾夜間出行安全,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柘林鎮構建“民聲收集+整改公示”雙向互動體系,通過“柘地有聲”議事會、網格共治平臺等渠道廣泛收集群眾意見27條;組建紅色娘子軍志愿服務隊開展監督走訪,形成“群眾提建議—干部抓整改—社會共監督”的良性循環。農林水務局建立“馬上辦”問題響應機制,將群眾走訪頻次提升50%,在20次實地調研中解決的10件問題均實現3日內辦結,群眾滿意度提升至100%。
廬山西海風景區積極暢通群眾反映渠道,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接受群眾監督,全力推進民生實事得到切實解決,推動作風轉變“見人見事見成效”。
健全長效機制 筑牢作風建設“防火墻”
廬山西海風景區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針對基層反映的“文山會海”、考核多等問題,做到“精準開刀”,通過制定實施文件、會議請示報批制度,對文件、會議實行全口徑計劃管理與動態監測,牢牢守住只減不增的“硬杠桿”;收集全年督查檢查考核計劃清單,將各部門分散式下沉檢查轉變為集中一次式綜合督查,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松綁。建立整改“回頭看”機制,通過下沉督導、靶向整治、規范建設等舉措,以監督實效推動基層減負與服務提升,讓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務群眾上,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基層發展的實際力量。
廬山西海風景區還堅持下大力氣糾治作風頑瘴痼疾,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干部作風提升年”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對標對表、對照檢視、接受監督、深入查擺,以堅強有力的作風保障風景區高質量發展。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廬山西海風景區將堅持以永葆刀刃向內的勇氣、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拼勁、以久久為功抓落實的韌勁,引導黨員干部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動作風建設持續向上向好。
(秦秀奇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陳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