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在線365】靶向施策破堵點 專項整治解難題 —— 市應急管理局打出安全護航營商“組合拳”
“以前,檢查時間不固定。現在,月末集中檢查,既不會干擾企業生產,又確保安全隱患動態清零。”5月底,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四科對九江經開區多家重點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把脈問診”時,企業負責人紛紛對市應急管理局創新執法方式點贊。
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進一步統籌安全與發展,以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抓手,規范涉企執法行為,聚力優化營商環境,破解企業和群眾關心的難點堵點問題,讓企業和群眾更有獲得感。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柯文表示,安全舒心的營商環境是土壤,生產經營主體是種子,有了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種子才能結出累累碩果。因此,市應急管理局聚焦企業痛點、監管難點,系統梳理應急管理領域短板,創新出臺《提升企業感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雙十條”硬措施》,深化安全生產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發動全市應急管理系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大程度激發生產經營主體活力。
許可聯席會 暖心解難題
“真沒想到,一場線上視頻會就完成了安全條件審查,還把審查結果直接寄到了企業。”九江天祺氟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經理熊濤告訴記者,“這個做法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
熊濤口中的視頻會指的是5月19日召開的許可聯席會,會議研究審議了該公司年產5000噸新能源材料項目安全條件審查事宜。“過去審查項目安全條件,需要企業、第三方機構及屬地應急管理部門一同到市應急管理局,對項目相關情況進行問詢。”湖口縣應急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周華介紹,“現在方便了,只需約好時間,線上參會、直接問詢,當場就能形成審查意見。”
“許可聯席會+視頻參會”模式,讓審批流程更簡化,企業僅需專家評審會出席一次,減少了局務會前遞交書面材料、出席局務會匯報、領取審查意見書等環節,真正實現讓企業少跑路。
這個創新做法是市應急管理局優化安全審查流程的具體舉措之一。4月以來,市應急管理局在行政審批服務環節采取了項目審批“不等會、不過夜”、事項“全程網辦”、專人“幫代辦”等一系列優化舉措,將項目安全審查辦理時限全部壓減至10個工作日以內,有效提升了審批服務質效。截至目前,已辦理安全審查12家次。
在審批流程跑出“應急速度”的同時,市應急管理局還重點整治無故超時限辦理行政審批,超越法定職權實施行政審批,違規增加行政審批環節或嚴重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審批等行為,切實整頓安全生產秩序,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輕微不處罰 執法有溫度
1月7日,市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我市某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化學品安全標簽與包裝內化學品不相符;3月14日,執法人員發現某企業氣站靜電報警夾損壞,未按國家規定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4月29日,執法人員發現某礦山企業礦長和采礦、地質、機電的專職技術人員未按照國家規定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鑒于以上該違法行為輕微,企業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按照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這是市應急管理局官方賬號最近公布一批安全生產領域“輕微不罰”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該局深入推進“柔性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堅持執法監管寬嚴相濟,對部分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實行“輕微不罰”,給予企業自我糾錯機會。
該局法規科(政務服務科)科長馬劍介紹,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編制了《“減免責”四項清單操作手冊》,建立了“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機制,推行了“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合規指導”三書同達,對經營困難企業實施“分期或延期處罰”,讓執法既有“剛性規范”更有“民生溫度”。
一人可成班 破解取證難
“4月21日,我們為1名電工特種作業人員開設了復訓班。”九江經開區銳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王艷紅介紹,“一人成班”制讓安全培訓考試變得更簡單。
“一人成班”制來源于市應急管理局的一次調研。不久前,該局到某企業時聽到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反映,不知道到哪里培訓,有什么對應班次。“這就導致一些重點崗位人員因未參加安全操作培訓而無法上崗。”市防災減災中心主任萬岡介紹,“調研組當即現場連線相關培訓機構負責人,了解到培訓機構也存在生源缺乏、經常出現培訓空檔期等情況。”
針對此類培訓信息不暢通、供需不對稱的問題,市應急管理局創新舉措、精準施策,將培訓考核作為安全生產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之一,專門在微信公眾號、政府官網開設“三項崗位”培訓信息公示專欄。還針對企業小工種安全培訓取證難成班的問題,組織培訓機構負責人簽訂“小工種”一人開班承諾書,全面推行“一人即可成班”工作機制,不僅做到一人可成班,也做到即報名即成班。截至目前,公示“三項崗位”培訓信息43批次,開辦10人以下小班57個,惠及243家中小微企業,打通了安全培訓“最后一公里”。
靶向施策破堵點,精準響應解企憂。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打出安全護航營商“組合拳”,答好訴求辦理“民生卷”,不僅構建“線上線下雙貫通”咨詢體系,還分類提供政策解答、入企培訓等“定制服務”,編印了5500冊《涉企行政合規指導手冊》,組織執法人員和專家團隊入企開展“違法風險防控”專題輔導,變“被動監管”為“主動服務”,還同步收集意見建議與廉政線索,以“閉環管理”推動服務質效再提升,讓“人人既是監管員、又是服務員”成為應急管理系統行動自覺。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程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