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融合聚合力 多元賦能促提升 ——江西省創新實施“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 “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啟動儀式在南昌舉行。 下沉優質資源破解基層文化供需矛盾 面對基層文化陣地使用效率不高、活動內容單一、人才力量薄弱等難題,江西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的要求,創新推出“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該計劃以“宣講、新聞、文藝、非遺”四大領域為切入點,遴選400名省級文化導師,通過“4+1”結對模式(4類導師服務1個縣級中心),構建起“省級下沉資源、縣級承接落地、群眾共享成果”的貫通機制。計劃實施半年以來,累計開展活動超1800場,推動文化人才和人民群眾雙向賦能、雙向滋養,讓基層文化服務的覆蓋面與影響力顯著提升,推動基層文化生態煥發蓬勃新活力,為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服務體系 精準選派,打造專業化導師隊伍。聚焦基層文化“缺什么補什么”,由省社科聯、省教育廳、省文聯等7家單位聯合選派導師,涵蓋高校教授、非遺傳承人、中國新聞獎獲得者等多元人才。建立“雙向選擇+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導師專長與地方需求高度匹配。以“駐點指導+定期巡講+云端培訓”形式,每位導師每年下沉服務不少于60天,為基層文化建設注入兼具實踐經驗與專業高度的智力支撐。 深度融合,打造“團隊作戰”服務模式。推行“項目化運作+團隊式協作”,變以往的“單兵種”指導為“集成化”輔導,打破專業壁壘,通過交叉協作為基層培育一批文明實踐項目,激發基層文化創新活力,形成“理論宣講鑄魂、新聞傳播造勢、文藝創作潤心、非遺傳承固本”的協同效應。 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一站式動態管理和服務信息化平臺 以文化人激活振興發展“新引擎” 優質資源下沉,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文化導師將專業資源轉化為“接地氣”的服務,廣受群眾歡迎。如在南昌市西湖區,宣講導師開設的“紅歌回響 手拉文明”課程吸引三代人同堂共學,每周課程場場爆滿,報名要“拼手速”。 文化導師下鄉開展活動 下一步,江西省將以深入實施“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為重點,圍繞陣地融合、隊伍賦能、活動提質三大核心持續發力,全面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效能,著力擦亮“德潤贛鄱”文明品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江西省在深入總結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增效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建立“中心有需求,導師有呼應”的下沉機制,以人才資源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惠及群眾。
數字賦能,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開發導師調度管理平臺,開通信息管理、服務對接、進度跟蹤、效果評估等功能,實現了文化導師工作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省直牽頭管理單位可借助平臺提供的數據分析,科學配置資源,有效提升文化服務的精準度和時效性。
培育文化人才,基層“造血”功能增強。文化導師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采取專題培訓、結對幫扶、觀摩研討、名師帶徒等多種形式,用心用情用力幫助基層帶隊伍、育人才,如尋烏縣文化導師推出“鄉村主播”孵化行動和“匠人薪傳”計劃,培養挖掘一批鄉土文化人才。
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文化導師助力地方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如吉水縣“清水龍蝦節”吸引游客百萬余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額超千萬元;南昌、贛州、吉安、九江四地五區導師聯動,實地調研南昌滕王閣、大士院等網紅文旅打卡地,解碼網紅文旅IP內核,提出“古色+綠色”策劃,推動“農文旅”協同發展。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