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全國文明單位巡禮】彭澤縣志愿者協會:十八載“志愿紅” 彭蠡大地的溫暖長征
    日期: 2025-07-09          來源: 九江文明網          訪問量: 0




    編 者 按


    圖片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大會上,我市15家單位、14個村鎮受到表彰。即日起,本專題將展播它們在文明創建方面的經驗做法、進展成效。

    今天推出第九期——全國文明單位彭澤縣志愿者協會,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文明范”。

    圖片

    彭澤縣志愿者協會

    圖片



    贛北紅土地的晨昏之間,總有一抹躍動的紅色身影。他們躬身如橋,架起老人顫巍的步伐;他們挺立如松,在洪峰中筑起銅墻鐵壁;他們指尖輕繞,為留守兒童系好希望的領結——這是彭澤縣志愿者協會用十八年光陰繪就的文明長卷。


    圖片

    01

    星火初燃:

    從八人到四百余人的溫暖長征



    圖片


    將山區困境兒童接到縣城參觀博物館、圖書館,開展世界讀書日活動(歐陽衛祥 攝)


    2007年,八位懷揣熱忱的伙伴在贛北紅土地上的革命老區彭澤縣悄然掛起彭澤縣志愿者協會的牌匾。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簡陋的“草臺班子”,日后會成為當地傳遞溫暖的重要力量。
    不管烈日還是酷暑,不管急風還是驟雨,不管崎嶇還是坎坷,他們都一如既往。他們用無私的愛心,凝聚了一幅幅人間真情和甘心奉獻的畫面。從8名到428名注冊志愿者,服務時長從0到13萬小時。400余名注冊志愿者的身影遍布長江岸線、深山村落,讓“志愿紅”成為彭澤縣最動人的文明底色。
    圖片


    圖片

    02

    雙線守護:

    托起朝陽與晚霞的交響

    圖片









    深入事實無人撫養家庭,跟孩子聊天(段若琪 攝)


    有這樣一群老人和孩子,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陪伴。彭澤縣志愿者協會將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福利院里,一群孤寡老人因行動不便,出門理發、看戲成了奢望。志愿者們帶著工具上門,為老人理發,陪他們嘮家常、講趣事。老人們理完發后容光煥發,志愿者們精心籌備的文藝演出,更讓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一首《夕陽紅》,勾起老人回憶,讓他們感受到志愿者如親人般的關懷。
    對于因家庭或經濟等原因暫處困境的兒童,志愿者協會成為照亮他們成長征途的一束光。“共享陽光·讓愛飛翔”關愛兒童項目,184場關愛活動,為孩子們打造溫暖港灣。志愿者接孩子走出大山,進博物館、圖書館,參觀思想長廊,讓孩子們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抒發愛國情懷。寒冷冬天,680個孩子接過溫暖包時,眼中滿是喜悅。疫情期間,為困境學子送電視機,保障困境學子“停課不停學”。志愿之路從不平坦,他們卻甘之如飴;奉獻之路從不一帆風順,他們卻樂此不疲。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
    圖片


    圖片

    03

    危難時刻:

    紅馬甲筑起的生命防線

    圖片



    為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剪指甲(舒莉瓊 攝)


    危難時刻,彭澤縣志愿者協會始終用滾燙的初心與堅實的行動,書寫著志愿服務精神的璀璨篇章。
    2008年汶川地震,協會第一時間揚起募捐大旗,32.6萬元善款如溪流匯海,為廢墟中的人們送去重生的養分。2016年洪峰肆虐時,他們化身“生命擺渡人”,在濁浪中蹚出安全通道,將217名受困群眾從激流虎口搶運到平安彼岸,泥濘的背影里藏著洶涌的溫情。2020年疫情封巷,“紅色代購隊”身穿紅馬甲穿梭樓宇,為1200戶家庭推開“溫暖之門”,讓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驅散病毒的陰霾。2024年彭澤縣芙蓉墩鎮汛情告急,志愿者們24小時扎根堤岸,用手電筒編織安全網,用雙腳丈量責任長度,火紅的雙眼穿透雨幕,“志愿紅”在防汛一線織成守護萬家燈火的鋼鐵堤防,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刻進每一個驚心動魄的守護瞬間。
    圖片

    圖片

    04

    創新傳承:

    溫故知新的文明接力

    圖片










    布鞋奶奶日常制作手工布鞋(查本礎 攝)


    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將關懷化作一件件暖心實事。中秋節為敬老院老人包餃子、表演節目;高考期間“愛心送考車”護航學子;社區里,家庭教育講座為家長解惑;城關小學門前,“護花行動”筑起安全屏障。協會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從“雙語雙學”項目志愿者每周三晚教維吾爾族同胞九江話,促進民族團結,到“布鞋奶奶”愛心工作室18位老人為留守兒童縫制272雙千層底布鞋,既傳遞社會溫情,又守護傳統手藝。這些充滿溫度的實踐,讓志愿服務精神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持久生命力。
    圖片
















    圖片

    布鞋奶奶給浩山中心完小的孩子們送上手工布鞋(舒莉瓊 攝)


    那一抹“志愿紅”,早已化作彭蠡大地最溫暖的印記。從寒夜里為流浪者披衣,到洪峰中用身軀筑堤;從留守兒童綻放的笑靨,到空巢老人濕潤的眼眶……這躍動的紅,不是顏色,而是穿透歲月的光。它沉淀為土地的品格,流淌成血脈的溫度,在贛北的紅壤里生根,在彭澤的晨昏中生長。當春風又度,這紅色必將綻放新的華彩,因為愛與希望,永遠是最動人的光芒。




    來源:彭澤縣 投稿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