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大走訪” 民企“暖真心” 發展“添動能”
2024年10月瑞昌市開啟“進百姓門、排千企憂、暖萬家心”作風大提升活動,瑞昌千余名干部沉到一線,腳步丈量民情,行動化解企憂。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摸排問題4200余條,成功化解率超過90%。通過對1650件已辦結問題的回訪調查,群眾滿意率高達99.2%。作風之變,正轉化為民心之暖、發展之力。
千名干部叩開“萬家心門”
瑞昌市金橋社區羊山腦小區全是自建房,管網鋪設難,瑞昌市住建局聯合金橋社區、燃氣公司多次調度,現場辦公,成功啃下這塊“硬骨頭”,讓居民用上了期盼已久的管道天然氣。目前,該社區已開通15個小區天然氣,鋪設庭院管網16.5公里。
這樣的變化就源于全城動員大走訪。瑞昌市線上開通“民意快遞”二維碼,用好“問計江西”云平臺;線下由市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干部下鄉、進村、沉企,各地各部門開展“敲門行動”“一對一”幫扶走訪。
“搶晴天、戰小雨”,瑞昌市交通局晝夜趕工,使范鎮至高豐縣道升級改造項目提前60天通車,解決沿線居民出行難題;范鎮統籌50余萬元,對三房李村莊主干道及入戶路進行拓寬硬化、路燈安裝,讓3個自然村200戶村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南義鎮投入3萬元安裝22盞路燈,方便程家村王家塘組村民夜間出行;洪下鄉投資25萬元,改建蓄水柜3個,解決了瓜山村209戶861人的飲水難題……
精準服務激活“企業動能”
“多虧了那1.84億美元保函!”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至今難忘,因為輕資產運營難獲銀行授信,眼看8艘國外船舶訂單就要“擱淺”。瑞昌市科工局多方溝通協調,最終在九江工發集團、瑞昌國控集團擔保下拿下保函,確保了企業生產線全速運轉。
瑞昌市把企業痛點作為作風考題,建立“專班對接——頂格協調——全程督辦”機制。植護公司28條生產線安裝遇用電難題,碼頭工業城全程幫辦,同步接通臨時電與正式電,保障項目“等電不誤工”;天際新能源因壓力管道檢測周期長拖延項目進度,洪下鄉借力省市監局駐村幫扶優勢,加急驗收,為項目建設搶出寶貴時間;厚華科技企業增產擴銷后遭遇“錢荒”“人荒”,橫立山鄉幫其通過“財園信貸通”貸款1000萬元,赴湖北招工20余人;大唐新區聯合金融服務中心、瑞昌市科工局搭建“政銀企聯席”座談平臺,為多家物流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亞東水泥需投入巨資改造減排設施,瑞昌市生態環境局主動協助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6400余萬元,目前,企業氮氧化物減排超過4000噸……
機制創新守護“為民初心”
干部沉下去,機制建起來。瑞昌市將活動中的好做法固化為長效機制,確?!皢栴}不反彈、服務不斷檔”。
湓城街道創新“摸排——反饋——處理——督查”四步法,線上接入社區網格群,實現民意即時通達;賽湖街道依托“掛網格、包樓棟、聯住戶”模式,每周開展“民情走訪日”“板凳夜會”等活動,使干部入戶進企常態化、制度化。
與此同時,瑞昌市紀委監委、兩辦督查室對未辦結問題專項督辦,實行銷號管理;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及企業家代表開展評議,157份評議表好評率達100%,干部整體作風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認可。
“作風之變”催生“發展之進”
瑞昌市干部作風建設所彰顯的“溫度”,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熱度”。新江洲船舶成功斬獲國際訂單;植護科技制造28條生產線全速運轉;亞東水泥加速綠色轉型步伐,繪就綠色發展的嶄新畫卷……日益優化的投資環境與高效優質的政府服務,吸引了眾多鄉賢返鄉投資興業,“鄉賢牌”“信息牌”“基金牌”等招商成果豐碩。
干部腳底沾泥,方能筑牢發展根基。這場干部作風大提升行動,不僅疏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毛細血管”,讓發展活力充分涌流,更在一次次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過程中,搭建起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實現了干部與群眾的“雙向奔赴”,共同書寫瑞昌市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李寅華 李廣國清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陳沽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