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永修縣:用好“民情勤訪”關鍵招 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領導干部常來村里轉,大事小事都上心,路燈不亮、水渠淤堵這些煩心事,很快就解決了!”江上鄉焦沖村村民李大爺說起“民情勤訪”帶來的變化,臉上笑開了花。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永修縣堅持開門教育,將“民情勤訪”作為關鍵一招,通過“領導干部帶頭訪、部門協同聯動辦、問題閉環跟蹤管”,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辦實事、解難題,切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
頭雁領航機制強,一線傾聽察民情
晚風習習,在永修縣銅鑼灣天璽小區,一場懇談會正開得熱火朝天?!安惋嬘蜔煍_民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小區充電樁需要優化升級”“兒童游樂設施還不夠”……永修縣委主要領導與居民圍坐一圈,促膝長談,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反映的問題一一被記錄下來。這樣的場景,如今在永修縣的社區村組隨處可見?!?/p>
永修縣堅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扎實開展“民情勤訪”活動,建立了“1+6+N”走訪機制:“1”即縣委主要領導帶頭示范,“6”即鄉鎮黨政班子成員、縣直單位掛村干部、政法干警、網格員、農村“五老”人員、志愿者六支力量組成“民情勤訪”工作組,“N”即多種走訪形式相結合,通過 “走街串巷隨機訪”“板凳座談集中訪”“田間地頭跟班訪”等,確保走訪全覆蓋。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永修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開展“民情勤訪”活動,并示范帶動全縣開展活動500余場?!?/p>
部門聯動同發力,“吹哨報到”解難題
圍繞“民情勤訪”活動收集到的問題,永修縣堅持分類施策,創新推行“五辦”工作法:堅持簡單問題“現場辦”,專業問題“專人辦”,復雜問題“會商辦”,疑難問題“上報辦”,所有問題“跟蹤辦”?!?/p>
“這個‘哨’吹得值!堵心變安心了?!鄙徿盎▓@小區居民楊女士看著暢通的消防通道直點頭。不久前,她反映小區消防通道被車輛占用的問題后,“民情勤訪”工作組立即啟動“吹哨”機制,公安、消防等部門當天便聯合執法,困擾居民多日的安全隱患迎刃而解?!?/p>
聚焦跨部門協調難的復雜問題,永修縣創新實施“鄉鎮(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縣級層面成立“吹哨辦”,通過制定清晰的“吹哨”事項清單,明確鄉鎮(街道)在公共安全、環境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的“吹哨權”。同時,對復雜事項精準研判、統籌分派至責任部門,建立標準化響應流程,嚴格規定部門報到時限、處置標準及反饋要求,確保問題“接得住、辦得實”。
閉環管理求實效,用心用情解民憂
“滿意!昨晚剛反映塘里的小龍蝦活力不高,今天農業農村局的技術員就到塘邊指導了?!比青l龍蝦養殖戶江運球面對回訪人員高興地說?!?/p>
永修縣對走訪收集的問題和建議,實行臺賬管理、動態銷號,對已銷號的問題及時進行滿意度回訪。同時,對走訪收集的普遍性問題,則深入研究,舉一反三,推動建章立制?!?/p>
“村里的王大爺患有高血壓,每次去醫院測個血壓、開點藥要耗大半天;獨居的李奶奶膝蓋不好,平時有個頭疼腦熱想咨詢醫生,總找不到靠譜的人……”這些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在“民情勤訪”活動中被黨員干部一一記下?!?/p>
針對此類情況,永修縣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構建“‘醫生跑’代替‘群眾跑’”的服務模式,為簽約家庭提供上門問診、健康監測、慢病管理、用藥指導等個性化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醫療服務。
“以前看病光在路上就得折騰一小時,現在家庭醫生每周都來家里給我量血壓、調藥量,有啥不舒服打個電話就有人解答,這服務比親兒女還貼心!” 王大爺拉著上門問診的家庭醫生,笑得合不攏嘴,“這‘民情勤訪’真是訪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家庭醫生就像咱身邊的‘健康保鏢’,踏實!”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縣各級黨員干部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以“民情勤訪”為重要抓手,梳理形成問題臺賬600余項。其中,已協調解決鄉村道路拓寬硬化、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關鍵小事”600余件;推動建立完善“社區網格員代辦”“農村留守老人關愛巡訪”等長效機制10余項,真正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以可感可及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認可。(吳德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