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大會上,我市15家單位、14個村鎮受到表彰。即日起,本專題將展播它們在文明創建方面的經驗做法、進展成效。
今天推出第十九期——全國文明單位柴桑區巾幗志愿服務聯合會,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文明范”。
柴桑區巾幗志愿服務聯合會
在九江市柴桑區,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指引,用愛與行動編織著城市文明的溫暖底色。2017年成立的柴桑區巾幗志愿服務聯合會,匯聚各行業熱心公益的女性力量,以提升家庭素養、服務婦女兒童、建設文明和諧社會為己任,如今已成為柴桑區社會治理中閃耀的“她力量”。這支不計報酬、盡己所能的巾幗隊伍,正用專業服務與溫情陪伴,在贛鄱大地上書寫著文明實踐的動人篇章。
暖心相伴:困境中的生命之光
對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進行入戶探訪,并發放助學金。(李春蘭 攝)
當熊惠珍家庭因2014年的意外事故陷入夫妻失和、子女頹靡的絕境時,是巾幗志愿者們用持續的心理開導、物資募捐、學業輔導,為這個家庭重新點亮希望。她們不僅解決生活難題,更通過思想引導讓一家人重拾生活勇氣……這樣的故事在柴桑區不勝枚舉。從為困境兒童黃子成送去生活用品、定期陪伴,到助其從陰霾中走出,成長為陽光少年,志愿者們用“巾幗相伴暖人心”的實際行動,讓每個掙扎于困境的家庭感受到社會溫度,也讓“點亮心燈向未來”的信念扎根于柴桑的大街小巷。
專業賦能+項目運作:文明服務的雙輪驅動
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談心,情感陪伴。(陳凡林 攝)
為提升服務實效,聯合會打造了一支擁有30余名社會服務資質人員的專業團隊,構建起“關愛保護—心理疏導—資源對接—家政服務”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在“潯暖益童”“情暖老區困境兒童”等品牌項目中,她們既提供物資幫扶,更注重精神賦能,讓困境兒童在社會關愛中融入大家庭。同時,通過“項目化運作+資源整合”模式,推出“柴桑愛心媽媽團”“心馨點燈”等特色項目,精準對接需求。為6歲的黃子成家庭大掃除、定期入戶陪伴,助其從家庭變故的陰影中走出,成長為懂事明禮的初中生,這些案例正是聯合會以專業能力為基、以項目化管理為翼,推動文明服務落地見效的生動注腳。
文化引領:地域文明的傳承創新
帶領困境兒童在德福公司研學(吳利林 攝)
立足柴桑區賢母文化、岳飛文化、陶淵明文化等地域特色,聯合會將精神文明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每年開展“精忠報國”暑期兒童晨練營、困境兒童陽光成長營及科技館研學等活動,讓百名兒童在40天晨練中感悟愛國主義精神,在研學實踐中培養文明素養。“故鄉的孩子?柴桑區事實孤兒同行計劃”等項目,更通過文化浸潤與成長陪伴,讓文明新風尚在家庭中生根發芽。如今,越來越多家庭加入精神文明建設行列,社會風氣因這群巾幗志愿者的努力而愈發和諧。
從晨光中的志愿服務到深夜里的幫扶溝通,柴桑區巾幗志愿服務聯合會用千萬個日夜的堅守,詮釋著“以愛之名,共筑美好未來”的初心。她們是文明的傳播者,用專業與溫情搭建起困境群體與社會的橋梁;她們是希望的點燈人,讓每個角落都沐浴愛的光芒。這支巾幗隊伍正以文明為筆、以行動為墨,在柴桑區的畫卷上繼續書寫著溫暖而堅定的文明篇章。
(來源:柴桑區 投稿)
已有 1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