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星火?名師潤夏——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2025年暑期第三期“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李箏 齊亦敏 吳沅澮)為持續深化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將優質教育資源送達居民“家門口”,7月19日,九江外國語學校組織優秀教師團隊走進宋家牌社區、趙家花園社區,開展2025年暑期第三期“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活動聚焦學法指導、習慣養成、實踐能力與興趣培養,獲得社區居民一致好評。
宋家牌社區:學法啟智·實踐礪能
在宋家牌社區活動現場,教師們精準對接不同學段需求,提供一站式成長服務。
劉橋生老師以《邁入五彩繽紛的英語世界》為題,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外語學習的價值。他指導學生優化聽課筆記與復習策略,鼓勵學生“從錯誤中學習”,提出堅定信念與持之以恒是收獲英語學習的快樂與成就的關鍵。
孫云云老師結合高考數學命題特點,帶來《高中數學怎么學習》專題講座。她表示,學好數學的核心在于“悟”——理解,而“看、做、想”是理解的關鍵。講座系統講解了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以及設定長短期目標的方法。
針對暑期學生手機使用管理難題,李箏老師創新推出微課《我和手機的默契協議》。她通過真實數據和案例,生動展示過度使用手機的負面影響,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手機的利弊,最終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共同制定并簽署個性化的“手機使用公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律能力。同時,她還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從習慣養成、有效溝通、學業輔導到心態建設等多方面給予精準建議,獲得家長一致認可。
王奇老師緊扣物理學科特點,系統講解高效學習習慣的養成方法。他聚焦三大核心環節:預習階段(標注困惑點)、課堂階段(抓邏輯與難點)、課后階段(獨立思考、畫圖解題、錯因分析),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路徑。他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建立“預習疑問本”,通過關注孩子的思維過程,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活動還延伸至社區展館,學生們在非遺展區感受瑞昌剪紙、金星硯的精湛技藝;在航天展區近距離觀摩火箭模型和返回艙,領略大國重器的科技魅力。沉浸式的體驗激發了學生的文化自信與科技自豪感。
趙家花園社區:興趣點燃·多元發展
走進趙家花園社區,教師們以興趣為導向,精心設計了系列特色課程,為青少年們打造多元發展的成長樂園,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發現興趣、探索潛能。
齊亦敏老師開設的《拼貼詩創作》課程獨具匠心。她從20世紀初報刊拼貼藝術溯源,引入這一創新詩體的發展歷程,重點闡釋“陌生化”這一核心創作理念。她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定勢,靈活運用舊書頁、聊天記錄、歌詞等生活化文字素材,通過拼貼重組創作富有個人情感的詩作,生動詮釋了“人人都是詩人”的美育理念。
吳文娟老師以“How to eat healthily”為主題,與學生探討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關系,倡導“減少快餐、規律三餐、堅持運動”的理念,幫助學生以更健康的身心狀態迎接新學期。
冷俊杰老師的《繪制五角星》課程,將數學原理巧妙融入動手實踐。他深入淺出地剖析五角星的幾何特性,指導學生完成精確繪制。通過這一生動課堂,學生系統鍛煉了空間思維與幾何應用能力。
況素娟老師以“知行合一”為目標,引導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她巧妙結合家務勞動、防溺水等生活情境,通過“知識與生活聯結”培養學生的雙向映射思維,并以實踐邏輯為基礎,強化問題解決能力,使知識真正融入生活實踐。
劉海霞老師的化學課立足生活實際,通過精彩視頻生動展示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初三化學課程特點,她不僅傳授高效學習方法,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化學”,讓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創新活動設計,既激發了青少年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潛能,又為家長提供了實用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搭建了學校與社區深度合作的橋梁,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每個家庭,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潤澤鄰里,智慧點亮萬家”的服務理念,為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