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江西發(fā)布
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
江西省擬推薦候選人名單公示
九江的熊曉梅入選
根據(jù)中央精神文明建設(shè)辦公室、中國文明網(wǎng)有關(guān)要求,按照規(guī)范推薦評議工作程序,現(xiàn)對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江西省擬推薦候選人名單予以公示(名單附后)。
廣大干部群眾對擬推薦對象如有異議,可通過信件、郵件、電話等方式于2025年7月29日前向江西省文明辦反映。
公示時間:2025年7月23日—2025年7月29日
聯(lián)系電話:0791-88912563、0791-86849193
傳真:0791-88912563
電子郵箱:haoren@jxwmw.cn
地址:南昌市紅谷灘區(qū)臥龍路999號
郵編:330036
江西省文明辦
2025年7月23日
助人為樂(3人)
劉風香:“病房守護者”17年幫助近2000名癌癥患者重燃生命希望(南昌·青山湖區(qū))
劉風香,女,1955年7月生,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南丁格爾志愿服務(wù)隊志愿者。她是圈中公認的抗癌明星、愛心大使,穿梭于一間又一間重癥病房,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鼓勵身患癌癥的病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幫助素昧平生的人。2008年至今,累計志愿服務(wù)時長8000多個小時,幫助近2000名癌癥患者,為他們做示范按摩,教陪護家屬,為沒有家人陪護的病人做飯送飯,激勵病人重拾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獲中國紅十字優(yōu)秀志愿者、“江西好人”、南昌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吳岱根:退伍老兵半生收藏紅色史料,守護紅色精神血脈(新余·渝水區(qū))
吳岱根,男,1959年9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qū)下村鎮(zhèn)下村村居民。44年來,他省吃儉用,先后投入60多萬元搜集各類黨史資料,累計達8000余件,每一件都被他精心整理、妥善保管。2021年,吳岱根在下村鎮(zhèn)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chuàng)辦黨員教育基地,無償捐獻紅色珍藏600余件,基地開放后,接待參觀團體300多個,接受講解參觀人數(shù)2.3萬余人次,成為當?shù)亻_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2021年3月,得知渝水區(qū)組建“老兵宣講團”時,他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宣講團一員后,他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宣講進校園、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活動。獲“江西好人”“新余好人”“新余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
楊天義:“草根”團長20余載義演惠萬家,非遺共富暖桑梓(吉安·吉水縣)
楊天義,男,1966年9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水南農(nóng)民劇團團長。他從廢品收購起家,為圓鄉(xiāng)親“看戲夢”,傾囊籌資建劇院、養(yǎng)劇團,20余年免費送戲千余場惠及百萬觀眾,更托舉鄉(xiāng)親閃耀央視舞臺;他苦學技藝成為市級非遺“水南腐竹”傳承人,創(chuàng)辦腐竹廠和合作社,帶動600余戶鄉(xiāng)親年均增收超萬元,為鄉(xiāng)親鋪就“共富路”;他助公益暖桑梓,捐資助學40余名困難學子,個人出資70萬元打造1300平方米“一老一小”幸福院,惠澤鄉(xiāng)鄰。被中央電視臺譽為“帶著泥土芬芳的戲劇追夢人”,被《農(nóng)民日報》贊為“文化+產(chǎn)業(yè)興鄉(xiāng)的探路者”。獲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省“最美基層文化人” “江西好人”等榮譽。
見義勇為(2人)
錢偉:危急時刻勇入急流救起3人,村民用生命書寫大愛(宜春·袁州區(qū))
錢偉(1980年9月—2024年8月),男,生前系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南廟鎮(zhèn)梅花村村民。2024年8月30日傍晚,1名老人正陪著1名孩子在河里游泳,不經(jīng)意間孩子被水流沖下了水陂,老人趕緊前去救孩子,很快都被困在漩渦中,情況十分危急。聽到呼叫聲的易煉成奮不顧身,從坡上跳下去營救。因坡下的水流太急,暗流涌動,他和老人、小孩很快都陷入漩渦,難以脫身。在岸上擺攤的錢偉聽到呼叫聲快速跑去,來不及脫下身上的衣服褲子,直接跳入水中救人,用盡全力將三人推出漩渦范圍,最終三人成功獲救,他卻不幸犧牲。獲全國2024年第四季度見義勇為勇士、袁州區(qū)“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等榮譽。
黃熾:生死時刻,“00后”軍人勇救兩名落水者(撫州·南城縣)
黃熾,男,2003年3月生,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zhèn)居民。2024年4月25日,一段刷爆南城人民微信群、朋友圈和抖音的“尋找救命恩人”的視頻在網(wǎng)上引起廣泛關(guān)注。視頻中兩名女青年因開車操作不當沖入水庫中,路過的男子兩次水中救援,將兩名女青年成功救上岸后默默離開。女子苦尋三天后未果,拿著救人者遺落下的軍士證來到縣退役軍人事務(wù)局請求幫助,通過調(diào)取視頻、照片等資料,并了解事發(fā)時的情況,確定了救人英雄就是南城籍軍人——黃熾。獲“江西好人”等榮譽。
誠實守信(2人)
陳紹海:退役軍人踐行囑托 堅持40多年替烈士盡孝(萍鄉(xiāng)·湘東區(qū))
陳紹海,男,1960年5月生,中共黨員,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白竺鄉(xiāng)沙坪村村民。1978年,懷揣滿腔的愛國熱情參軍入伍,他不忘上戰(zhàn)場時戰(zhàn)友們“萬一犧牲了,請幫我照顧父母”的生死囑托。1982年退伍回鄉(xiāng)后,替烈士盡孝40多年,盡心盡力照顧好他們的家人。對待烈士們的父母,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在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療等方面用心用情提供各種幫助,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他還自建“老兵之家”,為退伍軍人提供關(guān)愛服務(wù),捐款捐物幫助困難學子。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江西省模范退役軍人”“江西好人”等榮譽。
蘭太陽:鄉(xiāng)村教師堅守承諾47年,托舉畬鄉(xiāng)深山娃的求學夢(撫州·樂安縣)
蘭太陽,男,畬族,1954年11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樂安縣金竹畬族鄉(xiāng)流舍村退休教師。在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金竹畬族鄉(xiāng)海拔千米的深山里,有一位點亮教育日夜不落的“太陽”。為實現(xiàn)“一定用知識把孩子們送出大山”這一對村民的承諾,他傾盡所有。47年從教生涯中,舉債籌建教學點,墊付學費勸學,身患重病也不離講臺,退而不休只為守護,用脊梁扛起山鄉(xiāng)教育的重擔,用生命詮釋著“一個人苦不要緊,只要后代有出息就好”的信念,為僅37戶的小山村送出40多名大學生。他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江西好人”等榮譽。
敬業(yè)奉獻(2人)
熊曉梅:一線女工30余載“千絲萬縷”織就工匠精神(九江·德安縣)
熊曉梅,女,1977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九江鑫城紡織有限公司紡紗工。自16歲進入紡織行業(yè),30余年扎根生產(chǎn)一線,從普通女工成長為技術(shù)標桿。她“操作精細”,在40℃高溫車間中,創(chuàng)下一人操控12臺紡機的傳奇,成為紡織領(lǐng)域的“活標準”。她“傳承匠心”,累計培養(yǎng)技術(shù)骨干100余人,形成人才梯隊,助推當?shù)丶徔棙I(yè)技術(shù)升級。202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走訪調(diào)研13次、接待群眾60余人,形成22條產(chǎn)業(yè)升級建議,將“新質(zhì)生產(chǎn)力”理念融入車間實踐,推動企業(yè)智能化改造。她持續(xù)在社區(qū)、工廠宣講兩會精神,以“車間課堂”形式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201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拢螳@“江西好人”等榮譽。
包訓詳:動植物保護活“百科”,堅守九嶺山31年守護生態(tài)(宜春·靖安縣)
包訓詳,男,196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璪都鎮(zhèn)港背村生態(tài)護林隊隊長、自然教育輔導老師。“您放心!這片生養(yǎng)我們的綠,我守定了!”他用31年光陰,兌換了這份對老護林員、對青山許下的千金之諾。31年,11300個日夜,他用雙腳丈量璪都鎮(zhèn)的每一寸土地,被譽為大山的“活導航”;他熟記野生動植物學名900余種,是公認的“生態(tài)活字典”;他救助的國家珍稀生靈不計其數(shù),更發(fā)現(xiàn)了植物界的“金絲猴”——野生大黃花蝦脊蘭。年輕時面對莽莽青山的一句承諾——“守護好這片生養(yǎng)我的綠”,從此化作了他半生不渝的行動坐標。獲“江西好人”“宜春好人”等榮譽。
孝老愛親(3人)
朱小軍:好丈夫20年守望相助,為癱瘓妻子撐起愛的港灣(上饒·德興市)
朱小軍,1967年3月生,江西省上饒市德興銅礦精尾綜合廠員工。2005年,朱小軍的妻子因一次意外事故高位截癱,致使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這年,孩子才9歲,所有生活壓力瞬間落到他一個人身上。為了避免妻子因長期臥床造成肌肉萎縮,朱小軍自學了護理知識,一有空就為妻子做按摩;由于妻子大小便不能自理,每天都要多次及時幫她排便;為防止截癱病人久臥壓迫造成并發(fā)癥,朱小軍晚上每隔兩三個小時,都要起來為妻子翻身。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臥床20年,身上從沒長過一處褥瘡,房間里沒有一點異味。即便家庭發(fā)生如此大的變故,朱小軍始終堅持一顆愛國愛家的初心,當唯一的兒子長大成年后,他堅定地把兒子送到部隊參軍報國。獲“江西好人”等榮譽。
劉明亮:手足情深,好兄長21年如一日照顧病弟和侄子(贛州·尋烏縣)
劉明亮,男,1966年9月生,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留車鎮(zhèn)飛龍村村民。2003年母親溺亡,2004年父親病逝,接連的噩耗如重錘擊中劉明亮,但他默默承受,咬牙堅持。2004年9月,其弟媳因生產(chǎn)患重病,不久后去世,弟弟劉運泉承受不住打擊患精神分裂,生活不能自理。剛出生的侄子還嗷嗷待哺,面對困境,劉明亮沒有絲毫猶豫,將侄子接到家中,毅然挑起撫養(yǎng)侄子、照顧弟弟的重擔。21年來,為了一家七口的生活,劉明亮拼命勞作,對弟弟和侄子關(guān)懷入微,從未想過放棄。如今,侄子考上大學,三個兒女均成家立業(yè),弟弟病情明顯好轉(zhuǎn)。劉明亮用21年的堅守,詮釋了不離不棄、手足情深的真諦。獲“江西好人”“贛州好人”等榮譽。
姜水英:嫂娘39載守護,為盲殘小叔子撐起一片天(鷹潭·龍虎山景區(qū))
姜水英,女,1967年3月生,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景區(qū)龍虎山鎮(zhèn)豪嶺村菱湖陳家村民。姜水英的丈夫陳漢太早年雙親離世,生活不易,家中還有個因小兒麻痹和先天失明而殘疾的弟弟陳小太。自20世紀80年代與丈夫陳漢太成親起,她把患有小兒麻痹且先天失明的小叔子陳小太接到家里共同生活,悉心照料、無怨無悔,毅然挑起照顧陳小太的重擔,用善良呵護身患殘疾的小叔子快樂生活,用堅持傳遞守護親情的溫暖。此后39年,無論面對生活的多少艱難險阻,她始終不離不棄,用愛與擔當,為陳小太撐起溫暖的家,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佳話。 獲“江西好人”等榮譽。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