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成功認證“國際濕地城市”
九江新聞網訊(徐紅波 漆鋒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江慧)7月23日至31日,《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在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城舉行,全球共16個國家31個城市獲得第三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九江作為江西省在此次認證中唯一入選的城市成功上榜。7月24日,大會舉辦全球第三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授牌儀式,九江市正式獲得認證授牌?!皣H濕地城市”這一稱號不僅標志著九江濕地生態保護成就獲得國際認可,更為江西增添了一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新名片。
作為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領域規格最高、分量最重的榮譽,“國際濕地城市”認證需經各國政府提名,并通過《濕地公約》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獨立咨詢委員會嚴格審核。國際濕地城市建設和認證,對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優化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發展品質、改善人民生計福祉意義重大。截至目前,包括同批次通過認證的城市在內,全球國際濕地城市共74個,中國22個(數量居全球第一)。其中,江西2個(南昌、九江)。
九江素有“眾水匯集之地”的美譽,濕地資源稟賦得天獨厚。這座依水而建、倚水而興的城市,擁有30.5萬公頃的廣闊濕地,占市域面積的重要比例。其中,152公里的長江最美岸線蜿蜒穿城,鄱陽湖三分之二的水域在此鋪展,加之10個萬畝以上湖泊、41個千畝以上湖泊的星羅棋布,共同勾勒出以濕地為底色的城市生態畫卷。高達63.68%的濕地保護率,讓這里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路線上的關鍵節點,每年吸引白鶴、青頭潛鴨等珍稀水鳥前來越冬,亦是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被譽為“珍禽王國”和“候鳥天堂”。
自2023年全面啟動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以來,九江始終將濕地保護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通過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完善保護網絡體系、探索智慧管理模式、強化生態修復等舉措,在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平衡中走出特色路徑。一系列濕地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更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
展望未來,九江將以此次認證為新起點,加快編制濕地保護專項規劃,推進濕地系統保護與整體修復,持續筑牢長江中下游及鄱陽湖生態區的生態屏障。同時,立足鄱陽湖世界級生態瑰寶與全球候鳥遷徙要道的雙重戰略定位,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與市場化運作路徑,不斷提升國際濕地城市的品牌影響力,為全球濕地保護貢獻“九江方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