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黃金鄉:民心清單變實景
灼熱的驕陽灑滿瑞昌市黃金鄉的田野,金嶺村六鳳坳的新砌石壩下,溪水潺潺流過;前程村的農產品加工車間里,機器轟鳴不停;何家道路上新安裝的路燈在暮色中次第亮起……這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是黃金鄉將民心清單變實景的生動寫照。
補齊設施短板 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以前一到下雨天,大凹水庫的堤壩就讓人揪心,現在修好了,我們心里也踏實了。”金嶺村一組村民陳大爺看著修繕一新的水庫,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黃金鄉把民生需求刻進“磚石”,實實在在兌現承諾,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水利、道路等問題。金嶺村六鳳坳砌石壩項目的完工,有效解決了周邊農田的灌溉問題,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一組大凹水庫維修項目,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水庫的蓄水和防洪能力。此外,6、10、11組洗衣棚的搭建,為村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設施,改善了村容村貌。何家道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況,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農產品的運輸。公共基礎照明安裝項目讓多個村莊的夜晚亮了起來,不僅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也為鄉村的夜晚增添了別樣的景致。
聚焦產業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加工車間的蒸汽里,飄著魚面的麥香;藜蒿在大棚里舒展著嫩綠腰肢;奶山羊的鈴鐺聲從養殖場傳來……黃金鄉的產業發展綠色增收網正悄然織起。該鄉以特色食品加工為突破口,建設標準化魚面生產車間,引進傳統手工與現代工藝結合的生產線,開發多款魚面產品,加入淘寶平臺直播帶貨,入駐幫扶超市農產品銷售區,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拍攝魚面制作宣傳視頻,打響黃金美食品牌,形成“從魚塘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拓展特色種植領域,擴增10畝大棚藜蒿種植,引進優質品種提高產量,帶動12戶幫扶戶就近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大力發展養殖業,扶持奶山羊養殖等特色品種,與黃甲山合作提供奶源,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益。著眼長遠發展,投資178畝油茶種植項目,采取“村集體+大戶承包”“一領辦三參與”的經營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以及村公益事業發展。
傾聽群眾呼聲 辦好民生實事
挑擔的農人走得更穩,石壩牢牢圈住一汪清流,夏雨正順著新修的渠槽奔向遠方……這些從“鄉村夜話”里長出的果實,藏在老人舒展的皺紋里,躲在孩子雀躍的腳步中。該鄉先后開展“鄉村夜話”活動12期,黨員干部們結合“進百姓門、排千企憂、暖萬家心”干部作風大提升活動,深入村組,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收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群眾需求184條。針對這些需求,精準施策,完成了一系列民生實事項目。前程村“一老一小”鋪設懸浮地板建設項目,為老年人和兒童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活動場所;下巢湖村一組路段新路燈安裝、一組排洪溝改造維護、路面破損修復項目,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北山段家山出行道路破損維修、排洪溝維修改造及過道橋兩處加固項目,解決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問題;林泉大巖泉三組水井路肩砌石壩、安裝4處減速帶項目,保障了村民的用水安全和道路通行安全。
截至目前,該鄉已完成鄉村振興項目和民生實事項目30余件,共投入資金200余萬元。“這些項目的完成,是我們踐行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該鄉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黃金鄉將以已成功申報的界首村大垅等7個自然村5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點為契機,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談堯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