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新時代“江湖交響”的華彩樂章
江湖兩岸作畫屏
文旅賦能
音樂嘉年華
共享家園
流光溢彩
暢游鞋山島
人在畫中游
豆“香”小鎮
中國·江豚灣
歷經七個月的匠心雕琢,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湖口段)于6月29日“盛裝”開園。昔日長江之濱、鄱陽湖畔的灘涂,如今華麗蛻變為一部生態文明的立體教科書,每一寸土地都生動述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贛鄱實踐,為湖口文旅“出彩出圈”再添錦繡華章。
登臨象山之巔,飽覽“江湖兩色,石鐘千年”的壯闊畫卷;移步中國·江豚灣,解碼水生生物的奇妙世界;駐足革命舊址,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673平方公里的湖口縣,如同一座精心構筑的巨型園林,厚重的歷史文脈、絢麗的自然風光與多彩的風土人情在此交織串聯。置身其中,人們或感觸千年文脈的悠久積淀,或聆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動人樂章。
因地制宜 匠心成景
漫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湖口段),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行至江畔,偶見江豚逐浪,俏皮弧線躍然眼前,時而騰空、時而潛游,宛若上演靈動“水上芭蕾”。轉角處,“百萬雄師過大江”群雕巍然矗立,戰士沖鋒之姿、堅毅眼神,將渡江戰役的磅礴氣勢定格成永恒的瞬間……時空于此疊印,生態實踐與紅色傳承在這里交融,成為人們涵養心靈、陶冶情操的絕佳去處。
江面千帆競發,公園人聲鼎沸。熙攘人群中,總能看到已是鮐背之年的劉六老身影。作為湖口滄桑巨變的親歷者與見證人,“1962年我在原機修所工作修輪船時,腳下這塊地還是一處彌漫機油氣味的碼頭;現在好了,我們老百姓又多了一個觀江賞景的好去處,只愿身體康健,享受這美好時光。”老人指著前方感慨萬千,言語間滿是對當下變遷的贊嘆。常客中還有家住洋港小區、57歲的梅初林,在老城生活數十載,他目睹了荒灘變公園的“奇跡”,慶幸躬逢盛世,如今時常攜孫女來此漫步。
以文鑄魂 增強動能
晨曦微露,鄱陽湖與長江在湖口深情相擁,繪就“江湖兩色”奇觀,交匯處宛若天然的太極圖,日夜奔流,訴說著千年傳奇。湖口坐擁獨特地理與人文稟賦,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更是“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國家級非遺湖口青陽腔、湖口草龍多次揚威海內外,湖口粑俗、豆豉、糟魚、木船工藝等入選省級非遺名錄,市級非遺品類更達30余種。
小切口撬動大流量,激活文旅融合新業態。近年來,湖口縣深挖“節慶經濟”,以石鐘山漢服游園、江豚灣音樂嘉年華、江豚音樂節等百余場兼具人氣與煙火氣的活動為載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本土多彩文化。通過講好湖口故事、筑牢文脈自信,繪就亮麗的湖口人文風景線,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旅交流、成就展示與發展加速平臺。伴隨文旅產業蓬勃“出圈”,湖口縣圍繞“運動湖口”“健康湖口”等系列IP,積極策劃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賽事活動,營造“天天有活動、人人可參與”的濃厚氛圍,吸引周邊省、市、縣愛好者紛至沓來,持續培育文旅融合新增長點。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超6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3億元。
多措并舉 亮點紛呈
依托54公里黃金江湖岸線,湖口縣實施“三高戰略”——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起點建設,構建起經濟廊道、文化軸線、生態屏障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一批特色項目落地生根,鄉村旅游、水上旅游新畫卷徐徐展開,這正是湖口實施文旅攻堅行動,多措并舉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該縣大力實施“文旅活縣”戰略,聚焦文化優勢、旅游資源、核心景區、品牌城市、業態融合、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深挖山水、紅色、體育等資源稟賦,厚植長江文化、非遺項目、工業旅游等特色優勢。通過系統謀劃、精準聚焦、品牌塑造與業態融合,湖口文旅產業正煥發蓬勃生機。
鄱湖浩渺,長江奔流。湖口,這顆鑲嵌在長江經濟帶上的璀璨明珠,正以獨特的地理稟賦、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饒的生態資源,奮力譜寫新時代“江湖交響”的華彩樂章。
(胡融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朱曦薇 圖片由湖口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