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省首創”到“全國表揚” “潯工和”兩年答卷書寫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新樣本
僅用三天時間。雙方便達成調解協議,蔡師傅如愿拿到了企業約定支付的賠償金。
自蔡師傅提交仲裁申請書首日,“潯工和”即快速響應,于次日組織勞資雙方開展現場調解,從申請提交到調解成功、賠償金到賬,全流程僅用3天。展現了“潯工和”高效化解勞動糾紛的“加速度”,以“三天到賬”的速度為新業態權益保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破題開局:打造全省首個“一站式”維權平臺
針對新業態勞動者維權渠道分散、效率低等難題,2023年,潯陽區整合工會、人社、法院、司法四方資源,在江西省率先成立“潯工和”中心,構建了“一站式受理、一體化調處、全流程服務”模式。中心組建了由律師、調解員、工會代表組成的專業團隊,將調解現場搬到物流園區、外賣站點,通過“在線調解+流動調解”機制,實現糾紛就地化解,首年即成功化解糾紛30余起
依托平臺的輻射效應,中心同步開展“微心愿”“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最美勞動者”以及技能培訓與技能競賽等公益、普法、評選、培訓活動,為新業態群體送去“娘家人”的溫暖。
精耕細作:探索實踐得到認可
為更好適應新生代多樣的勞動關系形態,“潯工和”中心持續深化探索,創新服務模式,相關實踐獲得多方肯定。其中,“助力美妝主播小楊成功追回欠薪”的典型案例獲省人社廳高度評價,并入選全省人社工作“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專題片。
在具體服務中,中心通過組織新業態領域勞動仲裁庭審觀摩活動,邀請企業代表、勞動者現場參與,直觀感受“看得見的公正”,切實強化普法實效;舉辦勞動關系協調員暨企業用工合規指導專題培訓會,為轄區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有效提升爭議化解效率;針對電商快遞產業園開展企業合規用工專題講座,并向企業贈送勞動保障法規書籍等系列舉措,相關工作成效獲《中國勞動保障報》專題報道。
效能升級:推進“全鏈式”服務生態
2025年,“潯工和”中心服務全面向數字化、協同化、全鏈化轉型,重點構建“員工全鏈式服務體系”,并拓展“一函兩書”創新工作模式,相關經驗獲評全國總工會創新案例。
在具體實踐中,各業務模塊協同發力:依托“數字賦能保障”,“5+2就業之家”線上平臺為勞動者提供“入職-在職-離職”全周期權益保障服務,累計覆蓋1.2萬余人次;聚焦“政策直達惠企”,通過“中國潯陽網”“潯陽區就業之家”抖音號等新媒體矩陣,廣泛宣傳《潯陽區人社領域惠企惠民政策指南》,推動政策精準觸達;圍繞“人才培養強基”,為60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開展潯陽區新就業形態電商運營直播專題培訓,并組織轄區勞動者參加第二屆全省勞動關系協調師職業技能競賽九江選拔賽,強化人才技能支撐;深化“協同治理增效”,構建“預防-調解-維權”全流程閉環機制,聯動“潯工和”與區人民法院、區仲裁院、區多元調解中心等各類調解組織,形成矛盾聯調、力量聯動、信息聯通的協同格局;聯合區總工會、法院等八部門舉辦“EAP+企業用工風控”專題講座,吸引80余家企業參與,助力企業用工風險防控;踐行“人文關懷護心”,組建“首席仲裁員+監察專員+心理咨詢師”專業服務專班,實施“EAP+”全鏈式服務,開展管理層“壓力管理與合規用工”專項輔導,實現爭議化解與心理建設雙軌推進,切實提升服務溫度與效能。
從“首創”到“示范”的生態躍升
“潯工和”中心從全省首創走向全國示范,先后摘得“全省金牌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2024年度全國工作突出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兩項榮譽。正如一位外賣騎手所言:“原來維權不用跑斷腿,法律真的能撐腰!”潯陽區的實踐,讓勞動維權既有力度更有溫度,為新業態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民生基石。
“榮譽是肯定更是責任。未來將持續深化‘全鏈式服務機制’,探索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創新舉措,努力讓每一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潯陽都能安心奮斗、樂享生活。”“潯工和”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潯陽區人社局供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