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得利公益第三課堂為200多名社區兒童送去科學與非遺新體驗
九江新聞網訊 暑意正濃,賽得利公益第三課堂暑期社區課堂在九江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與人民路社區同步開啟,超200名兒童在趣味實驗、非遺皮影與八段錦的體驗中,度過了充實歡樂的時光。作為賽得利深耕9年的公益教育品牌,活動創新融入體質鍛煉課程,以“科學啟蒙+文化傳承+健康賦能”的三維模式,為孩子們的暑假注入成長能量。
科學實驗 人造雪與色彩的奇妙旅程
“哇,白色粉末變成雪花啦!”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實驗室里,孩子們的驚呼聲此起彼伏。在賽得利志愿者指導下,孩子們將吸水樹脂粉末與水混合,看著細小顆粒瞬間膨脹成蓬松“雪花”,紛紛伸手觸摸這份夏日清涼。
緊接著的“色彩接力”實驗更讓孩子們興致盎然。“這是因為毛細現象”,量杯中賽得利無紡布的色彩逐漸發生變化,志愿者們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協助孩子們操作滴管,觀察色彩漸變。
這種互動式教學是賽得利公益第三課堂的特色,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通過70余場活動為上萬名學生拓展科學知識。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能點燃孩子們的科學興趣,更契合了賽得利“賦能成長”的公益理念。
非遺傳承 皮影戲幕后的文化密碼
在人民路社區,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為皮影坯子上色,“傳統皮影上色要講究‘三分塑型,七分傳神’。”社區老師的講解讓孩子們聽得入神。
賽得利志愿者們提前學習敷彩、綴節工藝,耐心協助孩子們處理細節,之后大家圍坐一圈,用親手制作的皮影演繹《西游記》經典橋段。
四年級的張同學舉著自己繪制的美猴王皮影興奮地說:“原來影子也能講故事!”志愿者辛燕飛用手機記錄下這一幕,多年公益服務中,她見證許多孩子由此建立文化自信。
健康身心 八段錦的動靜哲學
在兩個賽得利志愿服務站里,作為今年新增特色環節,兒童八段錦課程成為連接科學探索與文化體驗的紐帶。賽得利邀請專業教師保留經典招式,融入童趣講解。
“吸氣時想象自己變成小樹苗,呼氣時像花朵綻放。”志愿者引導孩子們調整呼吸節奏。這套課程的引入,源自賽得利對“五育并舉”的深刻理解。
活動結束時,許多孩子已能熟練完成整套動作。
200份成長答卷公益化學反應持續生成
孩子們獲得的不僅是親手制作的皮影、實驗記錄,更收獲了科學思維、文化認同與健康意識。這種多維成長恰如賽得利在九江地區深耕多年的公益實踐,始終將支持教育放在公益版圖的重要位置,用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環境,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利民、利國、利業”的經營理念。
8月,賽得利公益第三課堂將新增女童成長課、手工畫扇、物理探索等特色內容,陪伴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度過繽紛暑假。
(賽得利供稿)
責任編輯: